寒假,对于大学生而言,意味着可以过几天悠闲日子,也意味着可以与家人团聚。就在很多人迫不及待踏上返乡路时,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打工、学习等将成为他们辞旧迎新的方式。据统计,今年我省40多所高校共有3856名大学生留校过年。
尽管选择假期留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两个因素是最突出的,一是家境贫寒,囊中羞涩;二是就业压力太大,想在假期多学习或找个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增加自身资本。
昨日,记者走近了太原理工大学几名不回家的大学生。
图为:广西籍学子胡大银正在和同学一起贴春联,虽然是在学校过年,但他还是精心准备了春联、气球等,准备在宿舍楼里营造出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来
图为:这两天在学校关爱之家打工,湖北籍学子胡娇容和陕西籍学子张璐为的就是体验一下生活
图为:学校的爱心书屋向留校学生免费开放,这里就成了他们下班后的知识“食堂”
图为:内蒙籍学子武江峰在一家花店打工,每天他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给顾客送花
大二学生付金龙:
放心吧,我们不会寂寞
上午11时,付金龙站在一家网吧的收银台前清算账目,整理电脑上网的记录。在9时以前,他和同事已经将网吧的环境清理干净。
“我这是第一次不回家过年,跟家人说的时候,我妈坚决不同意,可她也没有办法。我想自己不能永远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吧!”说到不回家过年的原因,小付这样回答。
小付老家在湖北,来到山西之后,由于气候过于干燥,他很难适应。来山西的第一年,小付的嘴唇全部干裂。而今年,唇裂变成了手裂,小付双手上裂了20多条血口子。“这个不算什么,要是在家里,我妈肯定又要说我不会照顾自己了。”他说。
谈到打工的感受,小付表示:收获很多,首先是在电脑维护方面长了不少见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在网吧当网管要接触很多不同的人,尽量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到现在为止,他做得还不错,同事的评价也很好。就是太累,从早晨7时到晚上9时,一天下来困得就想睡觉。
记者离开时,小付说:“学校给准备了晚会,放心吧,我们不会寂寞。”
大三学生薛克柱:
“心在一起就是团聚”
每天早上8时,宿舍楼里就会安静下来,不回家的大学生多数已经出去打工,宿舍里只留下了薛克柱和另外一个同伴。他翻开英语书,先背单词。9时30分到12时,看高等数学和政治;下午2时30分到6时是复习专业课程。自从放了寒假,这样的作息对他来说已是一种“习惯”。
薛克柱的家在吉林延边的高产村,那里旱地较多,黄豆是主要农作物,村里人都比较穷,供养一个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薛克柱有一个妹妹,因为家里经济负担过重,在高考结束之后,便回到了家中。“前两天,听我爸妈说等过完年就让妹妹出去打工……”薛克柱说。
说不想家那是假话,但薛克柱还是忍住了回家的念头,“他们受了一辈子苦了,我应该让他们享享福了。”薛克柱立志要考上研究生,努力把父母从村里带出来。这也是今年他为什么放弃回家,留下来准备考研的原因。
“我等明年夏天再回去吧!回去还可以帮他们干些农活,除夕夜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可以了。只要与家人心在一起,就是团聚。”说到这里,薛克柱眼中噙满了泪水。
大四学生陈红梅
不回家的日子也很充实
对大学生陈红梅而言,回趟家得500多元的路费,这相当于她近两个月的生活费用,于是,尽管很想家,陈红梅还是决定利用假期勤工俭学,这样既可以挣一些生活费用,又能锻炼自己,生活过得也很充实。
陈红梅的家在甘肃省的一个土地贫瘠、交通落后的山村,她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个女大学生,这一点就让她的父亲在村里感到特别自豪。
陈红梅的父亲有眼疾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村里种田,陈红梅的母亲则靠在饭店里洗碗增加收入,供养陈红梅姐弟3人上学。今年已经是大四学生的陈红梅,除了第一次来上学时,从家里带着学费和生活费外,此后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是利用助学贷款和自己打工所得解决。
在宿舍里,陈红梅是最节俭的学生,别的同学知道她的家境,也非常关照她,但她还是拒绝了同学们的捐赠,她觉得一切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除了四处寻找打工机会,她还承担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任务是打扫教室卫生,每个月的报酬是100元。陈红梅每个月的伙食费从不超过150元,在食堂里她每次都是吃最简单的伙食,平日的生活费用,也全部是最低标准。
陈红梅现在正在找打工的机会,假期里,学校为不回家的贫困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饭,尽管自己很想家,但还是会安心在学校过年的。
采写:本报记者 王冠兴 吴学强 摄影:本报记者 马立明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