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忠
为给今年河南省近85万考生争取更多招生指标,让更多优秀河南学子去首都上大学,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13日率团向首都高校推荐河南考生。面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0余所首都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王菊梅动情地说:“我代表河南省9800万人民,尤其是今年的85万考生,恳请驻京各高校在安排2007年招生计划时,对河南最大限度地给予照顾倾斜。”(《河南商报》3月14日)
应该说,河南省政府替本地学生表达诉求、谋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就当前而言,部属重点院校高考招生指标的分配,还存在着较大的失衡。作为受到如此对待的河南考生,当然有权利谋求公平,河南省政府也有义务替他们进行博弈。
这样的博弈方式或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其并不是一种公开的博弈,而更像是私下里加深感情,这种争取方式并不值得鼓励。
不知道河南省这一举措是否会刺激其他省市也纷纷赴京讨要招生指标,如果大家都采取这种办法的话,那么势必会演化成类似于“跑部钱进”的“跑校生进”,高考招生指标的分配将可能出现谁能跑、谁会跑就向谁倾斜的局面。非但不能消除旧的不公,反而会导致新的不公出现。
面对王副省长的恳请,首都高校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在控制学校总的招生规模的情况下,会考虑在录取过程中更多地给河南以关心。不知道这是真话还是客套话,但显而易见,这样的表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而且倘若各地都来讨要指标,则根本也无从实施,到头来只能是维持旧的格局不变。
还应该指出的是,作为地方政府,应理直气壮地代表本地人民公开提出谋求公平的诉求,而不是“恳请”——“恳请”有着请求施舍的意味,而公开、高调表达自己的立场才是维护权益的应有姿态。
所以,就部属重点院校高考招生指标的分配进行公开博弈才是可取之道。既然部属重点院校是全国人民的大学,而非其所驻地方的大学;既然当前的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存在严重不公,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这些院校的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就应在一个制度平台上公开进行博弈。既然是公开博弈,就不能是私相授受,而是应该完全透明、让公众广泛参与,教育部、各省市地方政府、各名校以及其他社会有关方面需要一起坐下来,充分表达各方的意见,共同商定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
去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宣布从2006年起将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就受到了大多数公众的好评。但让人遗憾的是,各名校对此根本没有附和和跟进,反而以各种理由为现有的教育不公辩护。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