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是由2004年郑州工程学院更名而来的。郑州工程学院前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北京粮食专科学校、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些学校都是1956年创建的,都是半个世纪的老校了,在工科方面的根基还是不错的,直到现在都是国家粮油食品和磨料磨具学科高级人才教育科研基地,食品、机电、生化专业是品牌,本行做得很好。改名想来是时代所迫,“粮食”二字带的计划经济色彩太浓了,改为工程是不为过,至于改为工业大学,力求大气,也不能苛责什么。但它的“多科性”步伐迈得过大了,法律、文化传播、外语乃至艺术设计都纷纷开花,其质量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华北科技学院——是2003年升本时改的名。从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到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再到现在这个名。这个乍一看属于典型的地矿院校“摘帽”行动,但根基不算差,也就算了。让人不爽的是,挂了个“华北”的名头;不在北京也就算了,还非在招生宣传上说自己地址是北京,细一看,发现它是这样介绍的:学院地处河北省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北京,距天安门35公里……它是河北的不是北京的啊。这位北京的“芳邻”,咱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考点分数不容易,就想上京城熏陶几年,可您也太糊弄人了!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1999年合并而成。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科技”这个漂亮词真招人爱啊,傍上的都发了,在外省招生一路顺风顺水。可是,山东科技大学的前身,似乎都不太响亮,山财校还是中专呢!学校号称在青岛、济南、泰安三地办学,实际上是起家于泰安,现在主体校区迁至青岛,而济南只是设有一个分院而已。山科大名字好,也是省属重点,但学校行政关系没理好,合并的学校太多,关系乱,其他也就跟着乱,曾几度遭到教育部黄牌警告。可惜了一个好名字。
湖南工业大学——前身乃株洲工学院,2006年才改的名字,好年轻!其实,株洲工学院还是蛮出名的,它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包装为特色的大学,包装设计、印刷工程自上世纪90年代起火爆异常。现在,湖工大仍乐于称自己是株洲工学院。改名的好处在于,扩大了影响力,株工虽好,只是包装界业内知晓,而且地方性太强,改成湖南工业大学,就成省级大学了,要雄浑大气得多,在招生宣传上是有好处的。在我看来,它也是多科性发展过头了,工学和艺术设计是好的,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学加在一起,总共35个本科专业,滥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改的现名。南气院是一所以气象为核心的学校,气象学的口碑还是蛮好的,但其他专业么,还真不敢恭维。改叫这个漂亮名字,还真让人以为是电子信息类的,有点电子科技大学的味道呢。改名后招生狂好,不过除了气象学,得到其他专业录取通知书先不要笑。
这里,还得特别单列谈谈新晋的“交大”们:上海交通大学是交大们的老大哥,“交通”大学和交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因为它在民国时期隶属交通部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从它的英文名可以看出,“交通”只是音译而非意译为Communicatio。“交通大学在中国一直以来是个特定名称,并不是类别名,这和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行业大学的称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两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学,“交通”两字一旦和“大学”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特定的名字,这和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称是一样的。因历史渊源沿用交通大学并同属交通大学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
所以,那些在近年内新改名为交通大学的学校,英文名也依样使用“Jiao Tong University”为的就是沾“交大”的光!
兰州交通大学——是2003年更名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兰交与原交大算得上是有些亲缘的,原来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道学院迁部分系科到兰州组建而成的。一直以来,都以铁道为特色,交通方面自然是比较强的,但与老交大相比,理工方面,无论是学科面还是实力,都无法相比。
华东交通大学:其实华东交大不存在更名的问题,它的历史如下: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但这个交大也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其实它也是一所铁道大学。而且,“华东”的名头,一不小心就会以为它在上海呢,其实却在江西南昌。真有点浪费了这么好的名字。
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更的名,前身是大连铁道学院。改名动机跟兰交是一样的,但它与老交大却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也真能“傍”。
重庆交通大学——前身是重庆交通学院,也在2006年赶上交大这趟车了,它是“傍”得最明显的一个:未更名前其学校网络域名为www.cquc.edu.cn,可见其原来的英文名为Chongqi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更名后就直接用上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了。
顶上你的名字,却总被揭起历史
有一种更名,是隐性更名,以强吞弱时,常常是弱者直接并入强者,沿用强者的名字。对于弱者来说,这是一种隐性的更名。
以强并弱,不是可怕的事,如果两校学科相类,倒是好事,起到了优化资源的作用,但是如果二者的学科没有相合之处,恐怕对于考生来说,就是不公了。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0合并陕西财经学院、西安医科大学。西安交大的特色是理工,原来并没有开设医学和财经专业。合并之后,凭着西安交大的金字招牌,各个专业的分数都居高不下,但是,对于医学和财经专业来说,师资仍是那个师资,并不是想象中的西安交大的水平,而且校区也不在一起。知道真相的新生们都郁闷非常。当然,籍西安交大之势,几年来肯定在硬件和财力上对这两个校区作了很大支持,师资方面自然也引入了一些高水平教师,但短短几年,恐怕是不能从根本上拉齐这些专业的教学水平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啊。报西安交大的医学和财经,一样的分数不如报四川大学、中南财大的划算。
说到医科大,由于学风好生源质量高的缘故,好像很受名牌大学的欢迎,纷纷走上合并之路:华西医科大并入四川大学,中山医科大并入中山大学,北京医科大并入北京大学,上海医科大并入复旦大学,山东医科大并入山东大学,走的都是强强合并路线,在名声上我认为并不存在占了便宜的说法,医科大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就算是成功了,合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削弱了其特色,或许是因为这个关系,北京医科大在合并之后仍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医科大以“复旦大学医学院”的身份独立招生,对于这些名牌医科大来说,合并的好外多在于可以得到更多的硬件和财力上的支持。
言归正传,继续说强弱合并的故事。
东南大学于2000年与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办学,同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是什么身份,是教育部直属的36所院校之一,在南京是敢跟南京大学叫板的!现今,江苏交通专科学校也并进去了,专科不招生了,也变成东南大学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并进去,虽然南铁医算得上是铁路医学方面最先进的学校,但终归是一般本科大学,也变成重点院校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南京地质学校,一所中专,居然也借着合并一飞冲天,成了重点大学。东南大学的地学类专业,基底委实不敢恭维啊。堂堂东南大学,怎么就这么不讲究门当户对,乱娶了这么个小家子气的媳妇呢!
北京交通大学2000年合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那时它还叫北方交通大学。北交大的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茅以升曾任其校长。现在来了一个北京电专,电专历史也挺长,有50年,但是作为一个专科院校,在治学上根本不可能具备重点本科的水平。并是并进来了,考生们看着也欢喜:北京交大的电力专业哦,好学校好专业。唉,看看北京交大的宣传吧:百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管为主体,以信息与通信类和管理与经济类学科群为特色,工、管、经、理、文相结合的多科性重点大学,都没提到电力专业呢!还算务实,知道这专业不咋的,也不拿来糊弄人。
通过合并达到改名的目的
合并潮冲昏了许多学校的头脑,许多学校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大联合,好似当年的大跃进。学校之间水平参差不齐,有水平非常高甚至是一流的学校,也有水平十分一般的学校。各个校区差别极大,一个学校两重天。不过合并之后,排名急剧上升,甚至超过某些真正的一流学校,给人以“名校”的感觉,学生也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学校不少,排名不错,但总显得虚浮了些。
中南大学——2000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湖南医科大学是不错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中南工业大学也做了40年的国家重点,长沙铁道学院是普通二本,不过历史也有近50年了。让人觉得难受的是,2个二流大学、1个三流大学,一合并就成了“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了,学科齐全,规模宏大,名字看起来是挺大气的,中南中南,大有雄踞一方的气势,谁会去追究其前身呢。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合并之后,号称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由于排名上得极快,华科浑身充满了暴发户的自信和豪迈,在武汉公然跟百年名校武汉大学叫板,争夺武汉老大的地位。从规模和学科齐全来说,二校确实差不多,从校园来看,武大灵秀华科宽阔也算各具千秋,还有一点,武大也是合并过的新武大,可是哎,人家新武大可算是强强联合吧——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前3个都是“211”院校,剩下的一个湖北医科大,再怎么说也是上得了台面的二本院校。华科牛什么哪!不过,在国家重视工业的大环境下,华科生逢其时,加之领导能力强,大刀阔斧改革,步子确实迈得快,但这个自信,总不免过了头。现在华科和武大都在积极争取拉武汉“老三”中国地质大学入伙,好一举定乾坤,地大却不为所动,坚持一不摘帽二不入伙,也不大搞校园建设,相较之下破破烂烂的,但学生普遍热爱母校,其中一个原因是说学校对学生很大方,尤其是在实习上,无论是设备还是耗材都是毫不吝啬。如今华科分数居高不下,考生报考时可要擦亮了眼,不是原华工、同济开有的专业,还是小心一点为妙。
吉林大学——一直觉得吉林大学挺恶心的,号称中国大学航母,不过是在2000年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一大堆二三流的学校一凑合,规模跃居中国第一,排名一下上去了,哎,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排名总要看规模呢!套用这么个模式,我们中国怎么着也该算得上发达国家了吧,13亿人民啊,早把美国甩得贼远!不错,7个学校里有好几个国家重点,但也还算不上名校,合并之后,家大业大,腰杆立刻硬了起来,分数也跟着上去了,不过还好,由于合并的声势太浩大了,全国人民都知道,所以它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排名也没上升太多,这是树大招风的后果。但师生们却都有了骄傲的资本,唉,不知道是真骄傲还是给自己找信心。
同样情况的还有重庆大学、苏州大学等,所以说,合并真是件好事,中专大专变本科,本科排名往前窜。只是中国有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许多大学,在向前苏联学习的年代,仿照前苏联模式,将许多综合性大学分割成几所专科性大学,如浙江大学分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在1998年合并风潮中又重新走在一起,只是后三所学校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性院校,实力与原浙大有了不小的差距,虽是同根同源,仍然招来不少非议。合并风潮到现在流行了近10年,又有学者提出大学要“术业有专攻”,说大量合并不同学科学校,组建综合性大学,将会严重抹煞专科性的特色,呼吁合并刹车。
大学合并、更名,未来将如何?我们不是专家,不敢妄下定论,只是面对自己的人生抉择时,还是要慎重,搞清高校的前世今生再报考为妥,以免抱憾终生。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