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命题预测试卷(八)及答案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6 12:23:08 |
|
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民军队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因此,备选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C.开展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D.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因此,备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0.【答案】C
【解析】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搞清这一问题首先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11.【答案】B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13.【答案】 A
14.【答案】A
15.【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6.【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人口,特别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指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语),是和社会意识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干扰项C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不属于社会存在,应予排除。
17.【答案】ACD
【解析】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也是我党制定各项政策方针的依据。
18.【答案】ABC
【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公式: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所以选择ABC。
19.【答案】AD
【解析】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
20.【答案】CD
【解析】前两种矛盾是商品经济的矛盾。
21.【答案】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战后西方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的认识和把握。选项A.B.C.D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因此,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22.【答案】AB
【解析】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掌握。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23.【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相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衔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阶段;概念表述准确鲜明。A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两者的内容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相互结合。
24.【答案】ABD
【解析】C表述不正确,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发生变化。
25.【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点的理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因此,ABD为选项。它们提出的具体方针政策也不尽相同,因而,C不为选项。
26.【答案】ABCD
【解析】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即肩负着历史重任,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主要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反和平演变等考验。
27.【答案】ABC
【解析】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
28.【答案】ABCD
【解析】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29.【答案】BCD
【解析】2004年7月11日,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共享”,来自一百六十个国家的领导人、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艾滋病患者,共计一万五千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宗旨是促使所有人都能获得与艾滋病有关的科学知识、预防与治疗服务和其他资源。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式上说,艾滋病病毒正以惊人速度在亚洲蔓延,去年全球新增的感染者中有1/4出现在亚洲。他指出,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今后必须注重三个方面:增加建设用于防治艾滋病的基础设施;使女性能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侵害;加强包括政府最高层在内的各个层面的领导作用。
30.【答案】ABCD
【解析】《第三轮六方会谈主席声明》主要内容包括:(1)2004年6月23日至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在北京举行了第三轮六方会谈。(2)为准备第三轮六方会谈,各方工作组于5月12日至15日和6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了两次会议。各方在全会上通过了工作组概念文件。(3)在第三轮会谈中,各方进行了建设性和务实的实质性讨论。基于第二轮六方会谈主席声明中表达的共识,各方重申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并强调有必要尽早采取实现该目标的第一阶段措施。(4)各方强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5)在第三轮会谈中,各方围绕和平解决核问题,分别提出了方案、建议和设想。各方对这些方案、建议和设想的提出表示欢迎,并注意到其中有一些共同点,这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有益的基础。同时,各方之间仍存在分歧。各方认为,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讨论,来扩大共识,缩小分歧。(6)各方原则同意于2004年9月底在北京举行第四轮六方会谈,具体时间将根据工作组会议的进展,通过外交渠道商定。各方授权工作组尽早开会,具体确定以无核化为目标的第一阶段措施的范围、期限、核查以及对应措施,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第四轮六方会谈提出建议。(7)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对中方为第三轮六方会谈的成功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三、辨析题
31.【答案要点】
(1)人的衰老的确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总的说来是处在量变过程中。但与任何事物一样,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常常包含部分的或阶段性的质变,这是由量变质变相互渗透所引起的。就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而言,很难说发生了什么根本性质的变化,他还是他。
(2)但不可否认,在这整个渐变即量变过程出现了阶段性的质变,如人从幼年到成年,由成年到中年,再由中年到老年,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都是质的变化。这就是说,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及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虽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根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以及被根本矛盾所规定的大小矛盾的变化,事物个别特性或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阶段性。
(3)上述论断看到了人的衰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不懂得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会发生阶段性质变,把人从幼年到老年仅看成只有量的变化,这种观点割裂了量变质变相互渗透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32.【答案要点】
土地和山脉、河流一样,都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而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因此,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成了买卖的对象,因而也就有了价格,但由于土地没有价值,因此,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占有者可以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地租收入,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实质上是出卖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因此,土地的价格实际上是土地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也就是说,土地所有者把出卖获得的货币存入银行所带来的利息,必须和地租收入相等,否则,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决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额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
【解析】
本题的解题思路分两个层次:一是土地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二是土地价格的实质。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而商品是用来出卖的劳动产品,判断一种事物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商品,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不是耗费了人类劳动。土地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是人们劳动的产物,所以它本身没有价值,题干中“土地价值”的提法不正确。
原始的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因而也就具有价格。土地的买卖实际上是对获得地租权利的转让,所以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33.【答案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总结历史、观察现实、前瞻未来,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邓小平理论就已经过时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3)题目的观点认识到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却夸大了这种作用,从而否定了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又是不全面的。 四、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所谓自由发展是从自主性上衡量人的发展状态,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所谓充分发展是从发展程度上衡量人的发展状态,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才能的最高程度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是从广泛性衡量人的发展状态,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时对这个问题的创造性发展。这道题要求考生知道所分析的命题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只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同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有关论述结合起来即可。解答此题应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回答出来。其次运用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对此观点的科学阐述作为答案要点就可以了。
35.【答案要点】
(1)这些材料表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这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虽然民族资产阶级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经常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政策的,也愿意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这就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可能,即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这也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
(2)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精神是:对他们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改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对他们进行长期改造的耐心;树立改造必定成功,社会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心。
(3)国家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改造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来训练干部、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改造和过渡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其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向前迈进一步就是社会主义;其二,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最能够接受的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而且也是工人阶级可以参与资本家企业管理的最有效形式。其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是民族资产阶级最后的阵地,它可以让民族资产阶级和平地交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使中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国家资本主义在改造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掌握民族资产阶级的具体特点是两面性和党对他们的民主态度和和平赎买的政策。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则需要结合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相关论述来剖析,指出行业公私合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6.【答案要点】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先进生产力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为之提供物质基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人民群众是“三个代表”中的主体性因素。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先进文化的服务对象,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可替代的创造主体。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才有可能。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贯通点。我们党无论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发展先进文化,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同时又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文化利益是利益的重要内涵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还在于,它全面完整地揭示了一系列有关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辩证关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
【解析】
本题所考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题比较难,要求考生必须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本题分五步来回答,前四步是主体,考研大纲规定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地体现在前三步,第四步单独把文化提出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能答出前三步,本题也就基本上拿到分数了。
37.Ⅰ【答案要点】
(1)“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国际与国内背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理念。其具体背景是:首先,和平与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中国和平崛起论”提出的最主要的背景因素;其次,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提法甚为嚣张,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有必要阐述中国对自身发展的判断以及这种发展对世界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此相应的是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第四,中国自古以来在对外关系中奉行“和为贵”的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近一年来,更是不断强调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略。
(2)在中国谋求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某些制约,显示出与世界经济的一些磨擦。以和平的方式突破这些约束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中国与国际社会磨擦的需要。中国的选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突破发展的约束,寻求可持续发展,从而寻求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地区各国的和谐与共赢,并确保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突破这些制约:以科技进步与结构提升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扩大内需突破市场约束;用好国内资金突破资本约束;开发人力资源突破人口数量约束。
(3)中国和平崛起应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需要多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4)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毫不动摇地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命题预测试卷(七)及答案 下一个文章: 任汝芬考研政治点睛班二十个热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