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大纲解析:考研政治知识点变化综述 |
作者:万学海文… 文章来源:万学海文产品管理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0 10:11:15 |
|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
2007年 |
2008年 |
分析 |
一、考试性质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
无变化 |
|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
无变化 |
|
三、评价目标 |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
改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减了“基本”二字 ) 1.改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改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
这些文字表述上的变化表明:1.命题的范围会更广,题目的多样性会更强。 2.要求学生答题时思路更加开阔,注重考查学生答题的灵活性。 |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 分。其中,必答题为90 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 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 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 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 分 形势与政策约10 分 选做题为10 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I 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Ⅱ 道试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记人总分。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I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约16 % 选择题Ⅱ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约34 % 分析题 约50 % |
无变化
改为:(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约16 % 选择题Ⅱ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约34 % 分析题 约50 % |
原来的选择题Ⅱ是作为不定项选择题(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今年变为了多项选择题(至少两个)。 |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
部分 |
章节 |
2007年 |
2008年 |
分析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
无变化 |
|
|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
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 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改为:“实践的本质含义”。 |
要求考生对实践本质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
|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1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规律及其客观性。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2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3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
|
|
|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
1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 观及其现代意义。 2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 .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4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
无变化 |
|
|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1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 2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4 .社会的文化结构 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
第1点中最后新增:“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
社会有机体是指由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要素构成并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连续发展过程的有机整体,因而它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之间的全面性联系与有机性互动的整体性范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发展理论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这就要求考生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有机体理论联系起来进行复习。 |
|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
1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2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3 .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第2点最后新增:“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 1、考生在现时代背景下,回顾和梳理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对社会交往理论的范畴达到理解和把握的程度;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分析。 |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
1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3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无变化 |
|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考研网校名师肖秀荣解析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 下一个文章: 海文名师王海军解析2008研究生考试政治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