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良
经济学是考研的热门专业,那么考生要如何准备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凤良教授。
记者: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内容有哪些?
刘凤良:经济学类专业复试从内容上看,分为基本素质、外语水平和专业课三方面的考核;从形式上看分为笔试和面试。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课口试同时进行,综合考查考生的思想状况、科研能力、发表论文、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而专业课笔试按一级学科组织经济学综合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民经济管理、网络经济等科目,所有专业同一科目,闭卷考试,集体评阅。
外语水平测试由学院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来面试。外语主要测试考生基本的听说能力,重点检测考生外语工具的掌握情况。英语水平考查由学院英语水平较高的导师面试,可能跟学生交流一般的经济学常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观点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难度也不大,主要看考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
记者:导师在复试中最关注考生哪些素质?
刘凤良:经济学专业初试的四门考试中,政治、英语、数学是公共课,只有一门专业课考试,初试区分度不是很大,所以在面试中要考查考生以下三方面的素质:
第一,基本理论是否熟悉。对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考生不光要会,而且要熟悉。当老师提到相关问题时,考生要做到准确熟练地表述出来,并谈出自己的理解,显示出较好的理论素质。
第二,不仅要熟悉基本理论,还要会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观点是否正确并不是判断的依据,导师主要是看考生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够说出一二三来。比如说如何看待美国贸易赤字问题,考生怎样看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导师希望考生通过对一个问答的分析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潜质。
第三,复试是对考生知识面的考核。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面试老师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连续追问,这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这种随机性的追问正可以考查出学生知识结构。经济学的新观点层出不穷,考生对前沿的东西不能不关心,至少考生要对这些经济问题要有了解和认识。这种连续追问的面试方式对善于应试的学生是一种压力,校方其实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努力弥补相关的知识缺陷。
记者:应该如何准备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
刘凤良:首先要熟悉学过的基本理论。如果你曾经很熟悉,面试的时候磕磕绊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肯定不行。其实,在复试时通过问答的形式很容易体现出考生素质来。因而,在复试前的一段时间里,考生有必要再次熟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考生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当然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够提升的,但是至少在面试中不要紧张,要把自己最优秀的潜质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素质。这也提醒打算考研的大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关注经济学现象,不能一味地死读书。
记者:面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凤良:在面试中,除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外,导师们也非常看重考生的一些非学术的综合素质,比如不希望考生以过分虚假、华丽的方式来掩饰缺陷,尤其是涉及专业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考生在面试中不可太花哨,不可过分讲究技巧,要给老师留下认真、踏实的好印象。面试过程中一些基本的礼仪问题也要注意。比如正在面试的考生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不但让考生尴尬,也容易给面试老师留下不好印象,甚至可能影响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