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手段,自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近来,“研究生质量下滑了”,“研究生上学要交费了”等,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大学,独家采访了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
推行分级奖学金以激励研究生投身学业
导师要提供“助研”岗位并支付费用
针对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北大研究生全面收费,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说,不能叫收费,只是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就是打破平均“大锅饭”,取消原来的硕士生每人每月补助290元、博士生每人每月补助330元,改为奖学金的办法。从全校整体看,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和几乎100%的博士研究生均可以获得奖学金,奖学金分为3个等级,获得3个等级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都免交学费,差别在生活费,3个等级的生活费每月分别为800元、400元、没有;获得3个等级奖学金的硕士研究生也都免交学费,差别在生活费,3个等级的生活费每月分别为600元、300元、没有。很明显,为避免滑落为得不到奖学金的极少数学生,或者成为3等奖学金(没有生活费)的学生,研究生都需更加投入学业。
培养机制改革还包括助学金,就是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管”岗位,津贴一般为每人每月800元;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并支付费用,学校规定每月最低标准为450元,除文、史、哲、外语、考古5个院系等基础人文学科外,没有科研项目、不能提供“助研”岗位并支付费用的导师将被逐步缩减招生指标。
林建华说,改革只涉及学术型的研究生,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如软件、法律、教育、工商管理硕士等)还沿用老办法。改革的结果是学校增加投入,导师也增加支出,而学生整体上得到的实惠更多了;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研究中,同时增强导师的责任感。
研究生学制应该几年
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
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以来,我国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基本上都是3年;近几年,许多高校将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为2年,而博士研究生学制延长为4年。最近又有网民和公众认为硕士2年太短,到底研究生学制几年合适?
北京大学的做法是,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确定为4年;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基本学习年限,社科类学科学习年限以2年为主,其他学科仍为3年。此外,还有硕士、博士连读的研究生,本科毕业就被确定为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这两类学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6年。
林建华说,学制只是现象,本质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们应该给研究生完整、严格、科学的专业训练。博士研究生学制延长后,对其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提高了,他们的论文质量确实在提高。理工科类的博士生一般4年能够完成学业,而人文社科类博士生需要的时间也许更长。
据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介绍,硕士研究生学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一般平均也就是一到两年,我国规范的学位制度确立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期内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得较高。
每名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生不能超2人
研究生发表论文数因学科而定
部分高校一些导师同时在读的研究生多达几十人,无法对学生认真指导。王仰麟说,北大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300名,每年招收博士生1400人,学校建议每名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原则上不允许超过2名。除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外,近年来北大每年招收硕士生约3000人,学术型研究生规模基本稳定,扩招的主要是职业训练型的研究生,平均每个导师指导4到5名硕士生。林建华和王仰麟都表示,就北大总体而言,随着“211”和“985”工程的实施,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包括学位论文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
博士生必须发表若干文章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社会对这种评价方法多有批评。自90年代初,北大原则上要求博士生论文答辩前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也算。具体操作中对不同学科要求不一样,也有要求发表3篇或者1篇的,个别专业甚至不要求学生必须发表论文。
林建华说,研究生教育理应追求卓越,答辩委员会如果都能认真、负责地审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那么要求学生发表论文就没有必要了。这些只是保证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手段。
(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