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试点两年制硕士,两年制模式所引发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引发了一场关于两年制硕士是否可行的热议。
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时间相对缩短,可能对硕士生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利。这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争论的焦点。
学生忧虑研一上基础课程,研二就要忙于实习、找工作,实践和科研方面易打折扣,对求职和今后的工作都有影响;导师担心学生压力太大,无暇顾及学术研究,不得不降低毕业论文的要求;企业质疑只经过两年专业训练的硕士生能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将两年制硕士拒诸企业的门外。
各方的忧虑都有道理,于是乎,一时之间,两年制硕士研究生从天之骄子陷入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依照国际惯例,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一至二年。尽管中国目前才刚刚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普及率与国外的一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张,中国的本科教育普及率正在逐步提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改制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大趋势。
许多实行硕士两年制的高校也表示,缩短学制一方面可以节省国家教育资源,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研究生教育结构,重新定位硕、博培养功能。
虽然学制的缩短,可能会导致学而不精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引起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变、研究生的质量滑坡,但各高校在推行硕士生两年制改革时,一般都坚持对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采取提高学制效能的基本方式。大多数两年制高校在压缩学制的同时,更追求课程环节的前沿性和有效性,突出学术研究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精神,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学制的缩短,使得两年制研究生能够提前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能抢得先机。而中国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对技术更新和科技创新的要求也非常迫切,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正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会一帆风顺,加上中国的实际国情,两年制研究生试点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遭遇到一定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社会应对两年制研究生给予支持,对研究生改革给予鼓励,使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得到不断深化。
(来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