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能上多高就上多高” 妈妈想让女儿圆自己的读书梦
“我妈就想让我当李莫愁,并且还在致力于帮我成为李莫愁!”河北一所普通高校新闻专业的硕士生陈丽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陈丽口里的“李莫愁”,是社会上一些人对女博士的“谑称”。
陈丽的妈妈虽然已经退休,却是位勤奋上进的家长。“咱能上多高就上多高,别着急就业,一口气上下来再说,上了博士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啊!”陈丽的妈妈常常这样劝她。
为了帮助女儿选择一个好导师、好专业,陈丽的妈妈竟然学会了上网。常常戴着老花镜坐在电脑前查阅有关考博的各种信息,然后添加在收藏夹里,让陈丽放假回来仔细阅读。“传媒经济看上去不错,导师也很有名,可以考虑考虑!”妈妈很专业地帮她分析着形势。
一听到电视里报道有关考博的各种信息、政策,陈丽的妈妈也会认真地记录下来。陈丽打趣地说:“真不知道是我要考博还是我妈要考,我妈就差帮我复习了!”
其实陈丽不太想读博士,想工作挣钱了,“我都这么大了还老花家里的钱,心里着实不好意思。再说,现在硕士就能找上的工作,3年后博士也未必能找上,就像前几年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进了省内一家相当不错的媒体,现在,硕士研究生也进不去,人家就根本不要人!没名额!”
陈丽也和妈妈谈过,“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她引用了《天下无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妈,我真的觉得先就业比较好!”换来的却是妈妈语重心长的教导,“妈小时候学习很好,很想上学,你知道吗?没机会,必须要早早工作挣钱。在家写会儿作业你姥姥都要嘟囔。现在你学习不错,又有条件,就一定要努力往上念,上到博士,别老想工作挣钱的事!”
没办法,陈丽“屈服”了,好好念书,帮助妈妈圆一个高学历的梦。
在当下的考研大军中,不乏像陈丽这样被父母推着前行的。一些学历、文化背景相对较低的家长觉得无力改变自身现状,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多读书,以下一代的成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上了大学还不够,还要考研、考博,让孩子在读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教育社会学博士楚江亭老师表示:“中国的
传统文化观念中一向以学为上,以学为高,这种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学上得越高越好。今天,很大程度上,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是在为孩子活着,常常听到‘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继续上学’这样的话。父母让孩子读书从而实现家长愿望的现象很普遍。”
“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研究生” 子女考研是父母攀比的内容
陈丽的妈妈是想让女儿帮自己圆梦,还有一些父母则是把子女读研究生、读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视为荣耀。那些本已是社会各领域精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戴上硕士帽、博士帽就有损自己的颜面。而一些平常人家的父母,则本着孩子学历高就是有出息、能在亲朋好友中挣面子的想法,也想方设法把孩子往考研路上推。
而且,因为认为孩子能否读研事关家庭荣誉,一些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也少不了有攀比心理。“他家的孩子要考研,我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比他家的孩子学习好,现在更不能落后了!”一位家长如是说。
毕业于江苏一所普通高校的女生小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上学时学习起计算机已经比较吃力了。但靠着勤奋,毕业后还是在江苏某高校找到了一份教务工作。小王以前的中学同学有很多考上了研究生,甚至还有硕博连读的。小王的母亲见昔日同事的孩子都上了研究生,就力主小王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女生学计算机本来就比较费劲,再加上还要工作,长时间的劳累导致小王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不得不放弃考研。其母亲一面心疼女儿,一面对周围的人说:“上大学时如果不学理科,学个文科,现在考研究生也就容易多了,也不至于累病了!”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处副处长李建会老师说:“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成绩不太好,学生对自己能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但家长却认为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自己会很有面子,盲目攀比,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主张孩子考研,这对孩子的发展未必能带来什么好处。”
“只要上了研究生就有好前途” 很多父母把读研和就业联在一起
更多的父母支持孩子甚至极力劝说孩子读研的初衷,还是认为读了研究生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
据报道,在200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武汉站现场,不仅有很多学生参加,众多家长也亲自上阵,帮助孩子咨询考研事宜。
一位家长义愤地对笔者说:“现在大学生那么多,不上研究生提高学历,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呢!”
东南大学的小丽大学学的是自动化控制专业——一个很热门的专业,本想毕业后马上就业的小丽却拗不过固执的老爸,放弃了去一家大企业就业的机会转而考研。从事经济方面工作的老爸希望小丽学经济学专业,但在一番努力下,小丽的分数还是没有达到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录取
分数线。小丽被调剂到南京大学的软件学院。
对计算机软件开发没有任何兴趣的小丽一点都不想读:“我一个女孩子学什么软件开发呀!还不得学得头发都掉光了!何况这个专业的学费那么高,我可不想当高价生!”
可是,全家对小丽发起了“只要上了研究生就可以有好前途”,“任何专业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强”的强烈“轰炸”。最终,小丽在全家期待的目光里无奈地踏上了研究生学习的征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笔者:“甚至有很多家长要求老师给学生做工作,让他们考研不要就业。”
李建会老师介绍说,每年研究生报名那段时间,总会有很多家长打电话为学生咨询考研的事,有些家长表现出了希望孩子上研究生的强烈愿望。
然而,上了研究生就意味着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吗?
一位网友针对母亲让自己考研而不要就业这件事在博客中写道:“每天的神经在单词和麦克卢汉之间紧绷至崩溃的边缘时,同学间的小喇叭也在我耳边高声地广播,XX去北京解决了户口,YY去电视台做了记者,ZZ月薪几千元开始了小资生活。我不是生活在古墓中淡定随性,无欲无求的小龙女,所以,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举着手机,跑出教室,坐在走廊的台阶上,痛哭流涕地谴责我妈,为何在我人生前进之路上,没给我做好指挥官。”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李建会老师给笔者讲了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一位北京
女大学生刚毕业,就在上海某电视台工作得不错。可她的家长却很希望女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家长从网上主动给女儿查好了报名时间、报名方法,让孩子报名。但过了网上报名的最后日期——10月31日,女孩还是没有报名。该家长仍不放弃,不断打电话咨询是否可以补报。
“报名日期当然不能延长”,李建会老师说,“其实,学生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独立性已经很强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否考研,家长是不应左右的。况且,大学4年家长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较少,沟通不多,家长的选择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情况。”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李建会老师认为,家长一方面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实力,真实的想法。另外,要通过网络资料、新闻等各种渠道多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不要单纯地认为现在工作不好找,考研就可以作为中转站,考上了研究生,学生在职业方面就会有更好的发展,经济收入会更高。应认识到,是否需要考研和专业、学生的自身能力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是大人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