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民阅读提示:注意这篇文章语言的把握和平实的特色。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有二十多年。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最新一轮高速增长,已经有五年时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在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是增长的。粮食连年增产,肉、蛋等副食品供给增长潜力很大。以长期的经济史视角观察,农产品价格有相对上涨的趋势,但目前所发生的猪肉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是短期问题。整个经济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中国经济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第一,资源和环境制约,土地和环境的成本在上升;第二,发展不平衡,包括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第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包括收入差距扩大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冲突;第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五,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及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都是大问题,如果搞得不好,都是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提出实行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许多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国家发展的任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应地,采取五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政策:
第一,用推进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近30年来,中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下降的,经济效益是提高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是因为:经济规模扩大了,需求总量急剧增长,污染物排放在增加。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高速增长短时期内集中暴露出来。国际上有些人借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进行指责,是不公正的。据联合国能源机构统计,2004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3.6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7%,是OECD国家的33%。1990—2004年,全世界GDP每增长1%,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0.6%,中国是0.38%,说明中国能源利用率和污染物排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主要工业部门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仍然高于发达国家,这和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国已经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定为基本国策,争取用比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从世界经济史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变化大体呈倒“U”型曲线,工业化中期达到顶峰后下降,越晚近峰值越低,持续时间越短。中国有可能通过采用新技术而发挥后发优势,降低资源消耗峰值,缩短消耗增长持续的时间,用比较少的投入完成工业化进程。
第二,实行协调发展战略,缓解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近30年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城市和农村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总体上是扩大的趋势。这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经济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2004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呈缩小趋势,全国省与省之间的差距随之缩小。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近期还难以形成地区差距稳定缩小的态势。作为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应该能够做到的。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协调发展战略,抑制差距继续扩大。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特别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发展严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
地区差距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反映。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在从两方面努力:一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一是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已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加强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在增加。
第三,实行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这种变革带来发展活力,也蕴含着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千百年来处于停滞状态的农民的生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变化增加了就业的流动性。加上多年积累起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就使人们感到,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也比过去突出和复杂。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精神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协调和稳定。新的政策,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注重解决社会问题,包括实行更加积极的反贫困政策,扩大就业的政策,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保证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高的社会福利会降低竞争力,伤害经济活力,这也是要避免的。
第四,中国将进一步加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追求互利共赢。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得到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国对于世界,世界对于中国,有相互调整和适应的问题。
中国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贸易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现在中国对外投资数量还很少,但增长速度很快。中国对外投资不光考虑自身的利益,也充分考虑投资对象国的实际需要和利益。
中国支持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国际贸易磨擦和利益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完全可以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扩大各方面利益的汇合点,通过磋商与协作妥善解决,实现共同发展。
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中国实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过去四年职工工资总额呈两位数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反贫困等方面所采取的改善民生的政策,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在对外贸易中过去长期实行的“奖出限入”政策已经改变,最近又取消或者减少了2800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关税已经大幅度降低,将会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其他重要商品的进口。人民币汇率是持续小幅升值的趋势,今后将继续根据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将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制度。
这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将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的改革将会一如既往,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渐进式的策略。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总共不到10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困难可想而知,而且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就像一艘负载沉重的大船在大海风浪中前进,必须十分谨慎地驾驶。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大家都承认是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可以乐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