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篇材料深刻暴露了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我国各类企业纷纷压缩用人规模、推迟用人计划,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规模严重缩水,而教育产业化以来大规模的扩招更加剧了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不能迎合社会需要,而大学生自身择业理念偏差,吃苦耐劳和基层锻炼意识较差,不愿转变就业方向,去往边远地区和其他基层岗位,与此同时,政府的一系列就业政策跟进不利,没有及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就业帮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需要高校、企业、行政部门等各方面切实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确实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实施到企业就业的的加分措施等。
二、要加强择业宣传工作,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高校毕业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做出贡献。宣传、组织、人事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及各级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要将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企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拉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择业从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同时建议要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使他们留得住、发挥才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贡献。
四、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要全社会重视参与,多措施并举促进就业。一是开展业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对一时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参加订单式技能培训等,二是将公益性岗位优先提供给大学毕业生,让其尽快适应社会。
3.就业是民生之本
温家宝总理说:“就业是民生之本”。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来自于金融危机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一是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二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急需在走出校园之后找到工作。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大就业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而迅速缓解,甚至会再度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当前国家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尽管经济形势良好,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较为突出。
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开始制定并付诸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制定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惠举措,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例如上海市比较早地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各用人单位以见习方式招收大学生,如果见习期间表现良好,很有可能转为正式员工。这一措施解决了大学毕业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角色转移问题,也非常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人力资本储备的效率。除上海以外,不少城市同样也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例如厦门、福州、武汉、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地在这方面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也日趋完善。近日,上海市杨浦区向大学毕业生同时推出了1000个公共服务见习岗位,吸引了大量在沪高校毕业生前往应聘。除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以外,各地还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地有效的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中受益。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就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以上措施的有力实施,我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继续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另外一方面为各岗位充分输送大量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