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强调对学生基础学力水平的考查。樊世钢/摄
【高考改革】
今年4个课改实验区英语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贯彻和落实了高中英语课程新理念,对2008年高考命题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我们期待在完成课改和高考平稳过渡的基础上,把高考命题改革向纵深推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怎样考才科学有效
今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高考英语试题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选择体现世间真情、教育方式变革、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生活常识等主题的文章,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海南、宁夏卷87%的试题采用全国卷I的内容,虽为实验区,但基本与全国同步。山东、广东按照《课标》八级水平命题,在试题结构和测试方向上作了部分调整。
4省区试题充分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地道,原汁原味,内涵丰富。
减少客观选择题 增加主观性试题
4省区高考英语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难易比例合理,重视对“双基”的考查。试卷中对听、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分别设计试题,同时从语言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各项技能的综合性。从对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部分考查的内容和所占权重可以看出,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以考查实词和从句为主,在考查学生语言输入和理解能力的部分中,充分考虑教学现状,强调对学生基础学力水平的考查,题目设计体现了《课标》中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的理念。
适当减少客观选择题,增加有助于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主观题。2007年山东卷和广东卷均删去短文改错题,并减少了一篇阅读材料。山东卷增加了阅读表达题,压缩了完形填空的分值(-10分),提高了书面表达分值(+20分)。广东卷还删去了单项填空题,增加了语法填空和读写任务题,提高了听力(+5分)、完形填空(+5分)和书面表达(+15分)的分值。山东省增加的阅读表达题,要求考生在对文章整体理解的基础上,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同时,5个问题分别考查学生英英释义和英汉互译能力、文章布局谋篇分析和上下文衔接能力、文章段落大意和主旨要义归纳能力。广东省增加了语法填空题,要求根据理解填入适当的词,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上下文连贯性的分析、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和对词法知识的运用等能力。
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对考生英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显著提高。山东、广东均增加了写作的长度、分值和开放性。写作的词数要求提高到120-150词,既要求考生表达事实信息,又要陈述个人观点,相对以往控制性写作试题而言,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并论证个人观点,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对词汇量和阅读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课标》中的八级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课标》词汇表中共收录了3500个单词,部分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副词、名词等没有单列。山东、广东两省2007年高考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重,阅读总量略有减少。但考虑到回答主观试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要多,因此,对阅读速度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八级词汇在阅读材料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大。据统计,在山东卷和广东卷中,根据构词法可推断的生词分别是38个和13个,超课标词汇分别是31个和27个,生词比例分别是2.1%和1.3%,均低于3%的生词比例要求。试题中大多数超课标词汇很常见,如果学生经常进行报刊和网络阅读,这些词汇不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2008年高考英语科备考的启示
通过对实验区高考英语试题的分析,我们切实感受到新课程对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为做好2008年高考备考工作,我们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处理好“知”与“智”的关系。
高三教学虽然还有新授内容,但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法项目,复现掌握词汇,拓展接触词汇,扩大阅读。通过学习语言,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对语言和文化的鉴赏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所学篇章,一方面做好基础知识的梳理、语言技能的铺垫,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着眼点在“智”。“知而获智,智达高远”应是备课和授课的重要准则。
处理好“温故”和“知新”的关系。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合理的梳理。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应帮助学生把散包装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和归纳,把教材中题材、体裁类似的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现相同的主题,分析文章框架结构,整理主题句和文笔优美的语句。这些单元中的词汇联系相对紧密,便于学生归类和记忆。对知识点的复习,应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作。在复习过程中,应多采用富有新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完成任务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比如给学生大量旧词新意的练习,把词汇放在语境中体会,避免按照词汇意思的一个条目硬套硬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构词法、定义法、同义词法和反义词法等技巧在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来理解生词。周测、月考的测试性质属于诊断性考试,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弥补不足,对阶段性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诊断和谋划。因此,测试的主体内容限于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适当加入提高性的题目,对学生的复习方向和策略加以引导,测试形式根据需要来设定,而不必完全按照高考题型来设计。
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牢记语法规则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而学会运用。2007年4个课改实验区的英语考卷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考查更加注重语境化和综合性。山东卷中15道单选题有三分之二选自生活用语,如果学生平时不接触鲜活的语言,仅靠死记硬背和僵化套用语法形式,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语法的复习要从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3个维度来设计,大量接触地道语言,采用归纳法让学生先体会再总结。
教材中的语篇在难度和风格上和高考试题选用语篇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课文语篇服务于学生的语言基础,通常被改编,写作手法较少修辞文采,较多直接阐述;较少隐蔽性,较多明确性;较少想象空间,较多说明解释。高考语篇多选自英文原版书籍和英文主流媒体的报刊杂志。这种语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者的想法不是以简单明确的形式进行阐述,往往使用富于变化的语言修饰手段来例举或描述与中心话题相关的事实或其他信息。在文本层面上,作者不直接给出结论。
而正是这样的特点使相当数量的、只熟悉课本语篇的考生误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混淆事实和观点。同时,由于平时的阅读教学的程序是先处理词汇再阅读,缺少带着生词进行阅读的训练,在心理和阅读技巧上准备不足,不能整体理解语篇,把握主旨。要从课本语篇向高考语篇顺利过渡,需要学生大量阅读原版文章,注意二者的结构和表述差异,摘录重点语句,总结语言点。
精选高考语篇做精读练习,把选择题改为问答或填空,根据文体的特点进行设问,训练学生各项阅读技能。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由开始的被动回答问题逐渐向表述和论证过渡。(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