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干线高考专家组
说明:楷书部分为试卷答案的关键部分,请认真思考和记忆。
1。讲评:答案C
本题重点考查稳态的概念。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人们认识到,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动态平衡。
(1)微观领域(分子、细胞水平)的稳态:细胞内的各种理化性质大致维持相对稳定——如渗透压、pH值、Na/K离子的平衡等;各种酶促反应的进行受到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基因有选择地表达过程存在稳态;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同样也存在稳态。
(2)内环境(个体水平)的稳态:生理学家将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内环境的稳态。稳态并不意味着稳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靠完善的调节机制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来维持的。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内环境的稳态。即稳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的,应强调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3)宏观领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的稳态: 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中,K值——环境容纳量说明了稳态;群落的演替,最后形成顶级群落也说明了稳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系统的稳态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我们一般见到的神经——体液调节大部分是负反馈,正反馈的例子有: 血液凝固、 排尿反射、分娩过程等。
2。讲评:答案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基础代谢率、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能源物质、激素调节等。
考查的能力: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合理解释的判断能力、能够从试题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等。(见考试说明)
少年儿童比成年人基础代谢率高,是因为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心率较快,体温偏高,需要较多的热能。并且,他们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这是本选项中最明显的错误。我们每天吃的蛋白质,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的消化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如果氨基酸摄入太多,会经过脱氨基作用,不含氮的部分转化为糖类和脂肪。人体合成的蛋白质必须在DNA的指导下完成,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哺乳期的妇女因为分泌乳汁,体内激素与正常时区别较大,还要照顾婴儿,基础代谢确实会显著提高,这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基础代谢释放的能量确实来源于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物质,经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维持体温恒定,其余的能量转移到ATP(活跃的化学能)中,供给体内的基础代谢的需要,如肠胃蠕动、心脏跳动、神经传导和生物电等。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即包括分泌过多——甲亢,代谢旺盛;也包括分泌减少,代谢缓慢,基础代谢率较低。
3。讲评:答案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水分代谢、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关系、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等。
考查的能力:理解文字、图表中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能够从试题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等。(见考试说明)
本题的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自由水的量、结合水的量和鲜重总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四条曲线,四个结果都能在左右两个纵轴中找到结果,比较新颖,又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将实验结果与植物代谢(水分代谢、呼吸作用)相结合,正确解释生命现象,难度就更大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呼吸速率的变化与自由水的减少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正相关,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还是温度,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当然也包括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比值较高呼吸速率减慢,植物抗寒性增加(正相关)。
4。讲评:答案B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否掌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试题重点考查我们对经典实验的掌握程度,并不是真正让我们分析每个实验(因为实验呈现的不完整,没有体现出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我们要将已有的知识与题目中的问题相匹配,寻找正确答案。
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后,DNA水解为四种脱氧核苷酸,我们知道(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能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上述实验结果没有出现S型菌,只能说明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即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最后脱落,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只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的情况。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结果烟草感染出现病斑,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RNA“可能”是遗传物质,不能确定,因为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蛋白质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上述结论可信。
大肠杆菌分裂之前,DNA一定要复制。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通过研究每代中15N标记DNA比例和分布,就可以判断复制方式。如果是全保留复制,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8,并且它们全分布在重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并且它们全分布在中带。(绘图讲解,比较直观)
29。讲评:本题重点考查土壤微生物生态、影响微生物代谢的外界因素、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的选择问题。题目难度不大,主要知识点就是全一册教材中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离地表10 cm~30 cm的土层刚好是土壤的耕作层,农作物的根系大多集中在这个层次,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含氧量也较大、水分(湿度)和pH值适宜、没有光照(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所有这些外界条件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它们大多集中在这个层次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共生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必须与豆科等植物共生,不能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就可以用不含氮的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
氮循环主要包括:固氮作用(指分子态氮还原成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和铵盐的同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30。讲评:
本题以玉米生活史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植物的生殖发育、植物代谢与调节、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根据玉米植株的高度绘制玉米生长速率和生长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是难点,单从曲线上看,上图像种群数量的S型曲线(或微生物生长曲线),它们增长速率的曲线学生有所了解——呈钟型的正态分布曲线,其中种群数量的S型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看学生能否将知识迁移过来;另外,从学生自身身高与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也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高等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恢复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经过胚和胚乳的发育、胚后发育,直到性成熟个体为止。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一般储存在胚乳中,在种子萌发时,其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水解速率加快,重新合成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有机物,所以,萌发时,淀粉酶、蛋白酶、肽酶、脂肪酶等合成量大、活性也高。玉米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淀粉酶等的合成与胚产生的赤霉素关系密切,总之,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是在激素的调节下进行的,植物体是一个整体,机体同样要维持自我稳态。
农田中,提高玉米光能利用率的措施很多,例如:(1)中耕松土,有利于根吸收各种矿质元素,植物生长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加强;(2)正其行,通其风;(3)合理密植、合理灌溉、合理施肥;(4)间种套种、轮种等,这些措施,在大田中能够实施。像使用干冰提高CO2的浓度、补充光照、提高昼夜温差等不能在大田实施的措施是不正确的。
31。讲评:本题以酶为背景,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确认变量、评价实验等多方面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
题目的呈现方式是表格的形式,实验组别较多,操作比较复杂,但仍很直观。本实验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其他的为无关变量,实验过程必须加以控制,如酶的活性、反应时的温度、反应时的pH值、酶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等,这些无关变量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温度过高,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其最适宜的温度是37℃。变量的控制往往采取对照的设计原则,实验过程中,只有自变量是可以变化的,其他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处于最适宜的条件下。
实验中E、F号试管为空白对照组,如果这组实验出现差错,实验失败,分析实验失败(误差)的原因,也是基本的实验能力,要全面分析,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过,经过逐一排除,最后找到关键原因,从新做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除题目列举的所有原因外,还可能是蒸馏水或菲林试剂中混有少量还原性糖。(如何排除斐林试剂中是否混有还原性糖?答案:将装有2 mL斐林试剂的试管G(最好是配制斐林试剂的试管)在沸水浴中加热5~10min,看有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如果没有出现,排除斐林试剂中混有还原性糖。)
实验中A、B、C、D号试管为实验组,它们之间相互对照。若只考虑只有一种变化条件,共有四种实验组合:AB组合——酶的种类不同;CD组合——酶的种类不同; AC组合——反应物的种类不同;BD组合——反应物的种类不同。每种组合都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原理是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各自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与菲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充分反应,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产生还原糖(蔗糖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也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碘液代替菲林试剂。实验结论就是酶具有专一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