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沈国全一、默写(任选6空)
(1) 寻 声 暗 问 弹 者 谁 ?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3)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纤 纤 擢 素 手 ,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5)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
(6) 复 行 数 十 步 ,_____________。 (陶渊明 《桃花源记》)
(7)人无远虑 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答案:(6分,各1分)
(1)琵琶声停欲语迟 (2)旧时栏,亦遂增胜 (3)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札札弄机杼 (5)阳春布德泽(6)豁然开朗 (7)必有近忧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前面这一句下面请划线)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 “惆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细解:“独在千峰上”,诗人有两点思绪:“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最后,又自我解嘲:“空惆怅”。所以,惆怅的原因一是孤独,一是“老去”。
答案:(2分,各1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细解: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是什么? “老去……犹”,所以,应是“人老心不老”。再看选项,四项中只有“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为思乡之句,其它三句均是“不服老”的名句。
答案:C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分)
细解:分析语言,就是分析谴词造句。就古典诗歌来说,一般有三个观察角度:一是表达是否含蓄。有没有“炼字”?是否有表现力很强的“诗眼”?是否有词语的活用?一是词句的语体风格。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否多用“语典”?词语的色彩感强不强?是否有词序的调整?一是看是否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比如托物言志等。从这些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下面这些特点——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叶梦得这首词,就会发现,谴词造句接近口语,朴实自然。答题模式:特色(一两个词语)+举例(一两处)+评析(如何传情达意)
答案: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①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②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③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④。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史记·天官书》及《汉书·志》有地长之占,而亡★其说。甘茂盟息壤⑤,盖其地有是类也。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其言不经★见。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
【注】①陬(zōu):角。②甓(pì):砖。③锸(chā):铁锹。④(jī):吉凶征兆。这里用作动词。相信吉凶征兆。⑤甘茂:秦丞相。息壤:秦国地名。
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 )(2)其人鬼★且( )(3)而亡★其说( )(4)其言不经★见( )
细解:“负”、“亡”两字在《考试手册·语文》附录里均可以找到,而且在初中常见词里,可见多么 “常用”。“鬼”位于谓语的位置上,名词活用为动词。 “经”,虽常见,但同学们熟悉的义项放在这里均不太合适,所以需要推断。 “昔之异书,有记……其言不经见”,所以应该是“常”的意思。作为旁证的是,现代汉语“经”与“常”经常连用。
答案:(4分,各1分)(1)承担(顶着)(2)迷信鬼神(3)同“无”,没有(4)常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细解:如上所述,“鬼”、“”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都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 A中的“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B中的“胫”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长腿;C中的“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D中的“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
答案:B
1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鲧窃帝之★息壤
B.岂帝之★所爱耶
C.余恐学者之★至于斯
D.而唯异书之★信
细解:A中的加点词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B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过,此处用法有可能存在争议);C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D中的“之”,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作用。
答案:B、C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之敢夷。(2)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
细解:这类试题一定要“直译”,即一定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要的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个都不能含糊。 “神”是名词活用为意动,“把……看成神异的现象”;“盟”也是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订盟”。
答案:(6分,各3分)(1)因此寺庙中的人都把它看成神异的现象,没有人敢铲平这块鼓起的土。 (得分点:神、夷、宾语前置句“人莫之敢夷”)(2)甘茂在息壤订盟,大概是因为这地方也有这一类 (土地自己增长)的情况吧。 (得分点:盟、盖、是)
21.简述本文的思想意义。 (2分)
细解:本文虽曰“记”,也同柳氏的其它“记”体散文一样,目的都在于说理。那么,本文要表达的“理”是什么?我们来看结尾这一句:“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 ”“是言”是什么?就是迷信鬼神的说法。从“恐”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与认识了。再看前面的议论:“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 ”连用反问句,表示质疑、否定。这样分析下来,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就十分清楚了:批判鬼神迷信。然后再分析其“意义”,即价值,通俗的说法是“亮点”,进步性。远在唐代,就清醒地批判鬼神迷信,可见: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无神论”这个概念学生不一定知道,谈到其体现了思想进步应该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