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下个月就要举行,今年参战的考生现在已经到了最拼命的阶段。听闻现在一些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求职、不就业,全身心投入司法考试,第一年通不过,第二年再战,甚至连考三四年。我理解这些考生,他们是指望着通过司法考试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我想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司法考试不一定是就业的救命稻草。
我曾以为只要通过了司考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本人2003年参加了司法考试,而且是一次就通过的幸运儿。
2002年,我成功考取了法学专业的研究生,那时候,法律专业正火,身边的考研同道要么就是考法学硕士的,要么就是考法律硕士的。
但成功的喜悦没持续多久,入学后我就不得不再次投身到人生的另一场考试中。
司法考试,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难考”的试是每个法律专业学生的心结:似乎不参加考试,不迈过这个槛,你就没有未来可言。师兄师姐也告诫我们说,“能早报就早报,这玩意儿不是说过就能过的。”就这样,全班皆兵,什么广泛阅读、学术研究、写论文统统靠边站;逛街购物,撮饭“腐败”……这些往日里再自然不过的消遣,都加上了“等考完试”的时间状语。
日子一下回到了高中时代,除了中饭、晚饭和23时以后的睡觉时间,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全部属于图书馆。含咖啡因的种种饮品,分类和汇编的法条册子,形态各异的标记符号,不同出版社的试题集锦……只要漫不经心地瞄一眼,但凡桌上有其中一样,那便是同道中人!
“大考小考无数次,没像这回这么露怯的!”室友从书堆里抬起头,仰天长叹。
“跟司法部说说,明天就考,考完了就解放了!”我开玩笑。
“那可不行,还没看完呢!”她扭过头,拎起16K的厚本资料晃了几下,恶狠狠地警告我,“这可是前途啊,同志!”
这话是没错的,过了司考,最不济你也能去做律师。呵呵,这是我们痛苦时用来“共勉”的常用语。当然,公检法机关、公司的法律顾问、银行等地方比律师事物所更好。
所幸,一锤定音。从2004年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活就充满了快乐和逍遥,手里这块金灿灿的“敲门砖”不但引得众人艳羡,我也无数次地自我陶醉,暗暗地在8.75%的通过率中展望美好未来。
把招聘桌围得水泄不通的都是有职业资格证的法律专业学生
不幸的是,法律类专业招生时的火爆预示着就业的惨淡。2005年我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这块砖不但没有敲开“前途”的大门,反而让我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可以说,拿着它找工作,竟然没有什么优势。通过考试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荣幸地成为了少数人;可找工作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中的一员:把招聘桌围得水泄不通的,竟然都是有职业资格证的法律类专业学生!
虽然中国持有司法考试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算得上稀缺资源,但公检法系统每年的新增岗位更稀缺,要想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去大公司、银行当法律顾问当然好,可和那些“海龟”比起来,我们又缺乏“国际化、复合型”的竞争力。
去当律师吧,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看《律政佳人》里那些女律师一个个衣着亮丽,开着名车,在法庭上辩论起来更是风采熠熠。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其实,法律圈外的人并不知道,律师这个职业并不像电视剧描写的那么光鲜。
一般来说,过了司考,还需要找家律所实习一年,美其名曰“律师助理”,其实就是打杂的。一年之后,你可以申请执业资格,但作为新人,案源又成了大问题,没有案源如何生存?所以,当律师,其实是大家最不感冒的。
通过了司法考试之后,我也曾拿着职业资格证的小本本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如果说当初对律师要面临的艰辛只是原则性认识的话,那我实习期间见到的,却是一次次的实战演练。连“最不济”去做律师的念头,也在观战中彻底消亡了。
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跟着一个女律师去开庭。她大不了我几岁,但已经做了3年律师,嘴上功夫十分了得,所里跟别人打嘴仗的事统统是她管,还从没吃过败战。
然而,在法庭上,她的风采全然不见。主审法官随意打断她的话,“行了,别说了。”或者直接声色俱厉地呵斥她,“谁问你这个了?听得懂我说话吗?”庭审还没结束,我就开始头疼,时而出现的尖利语调让我的心脏非常不舒服,跳动速度明显加快,有时竟会一气儿冲向嗓子眼。再看看所里的那位女律师,她竟然平静如常,没有丝毫的焦灼和不耐烦,一点都不像平时的她。
考证书前一定要做好规划 不要从众随大流
数次招聘会之后,我既失望又困惑:不是说通过司法考试就前途光明吗,怎么一点都不准呢?我一度认为,职业资格证是求职的必要条件;现在看来,它不过是一个重要条件而已。回头看看,我一路跟着大队人马往前冲,看似佼佼者,实则还是在为别人做分母。考研考得从众,考资格证也是随大流,每一步走得都缺少规划,大家考我就考。至于,这一纸资格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它究竟是我将来事业的起点还是终点,我竟没有思考过,更谈不上为将来铺桥修路了。
如今,我干着“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工作,昔日脑海中数以万计的法条和高深的法理渐行渐远,连同司考,我甚至都有些忘了。时值又一批学弟学妹为司考摩拳擦掌之际,我将这段经历写来共勉:拔腿狂奔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方向,做好规划,千万不要以为证书到手就万事大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