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没啥学识,老耍贫卖乖,别浪费时间了。”
“这么多题目靠自己看肯定歇菜,还是报个班吧。”
这是某公务员培训机构在北大举行的免费讲座现场几个人的对话。随着公务员考试日期的临近,公务员“报考热”开始转移为“报班热”。
“一个月前问‘报了没’说的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报名了没有,现在问‘报了没’说的是报名公务员辅导班了没有。”从中国人民大学赶过来听讲座、正准备报班的小吴向笔者解读了这句每年定期在各大高校流行的“问候语”。
校内报班代理悄然兴起,辅导班广告送至学生宿舍信箱,从北京几所高校的BBS“公务员”版面和校内信息公告栏的情况来看,高校俨然成了各培训机构争夺考生资源的战场,公务员辅导班大有风头盖过考研辅导班的趋势。
考前“恶补” 千元辅导班帮忙复习
笔者查询了几个在北京较为出名的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网站,目前的培训课程大致可分为“基础班”、“强化班”(即深度辅导班)、“冲刺班”、“模考串讲班”、“过关协议班”等,费用多在200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各类“过关协议班”费用高则万元以上,低的也需五六千元。
“规模最大”、“最具公信度”、“最权威”、“最受欢迎”、“权威专家”“一流师资”……铺天盖地的公务员辅导班广告资料中,各家都打出了自己的旗号。
“想报一个冲刺班,发现周末的已经没有座位了,只能改平时了,挺抢手的。”小吴坦言,尽管有师兄师姐告诉自己报班作用并不大,但是“命中真题”、“内部信息”、“权威师资”这些广告还是很诱人,自己也觉得报个班比较踏实。
小吴介绍,她的同学中,报深度辅导班的人比较多,一般都是周末两天上课。不到20个课时,一个单项班每人收费在300元左右,上完行政能力测试、申论、模考等一系列辅导班,价格多在千元以上。很多忙于找工作、准备英语考试和其他技术等级考试的同学没有时间“啃”厚厚的公务员辅导书,希望能报个班“恶补”一下,花钱请人理理思路,复习起来也容易一些。
虽然学费贵了一点,但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邓认为“还是值得”,她说,至少也教了一些解题技巧,熟悉了题型,尤其是那些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图形推理的辅导,“上与不上还确实不一样”,如果没有听过课没有做过这些题,很可能是一头雾水。
现已在某中央机关工作的小白说,考试前自己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但是认认真真看了些书,平时也比较关心时事,注意积累。她认为,辅导班不太可能针对某个人,学生多,老师授课只能针对班内一般水平的学生,个人的薄弱环节不可能被顾及。与其参加辅导班,还不如自己早做准备,对症下药。如果能先了解自己的弱项,再有针对性地报班,效果应该会好很多。但是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辅导班上,期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短期速成是不可取的。
[1] [2] [3] [4] [下一页]
“押题神话”伤害了谁
“2007某某市3次考试,命中多道真题及全部具体题型”、“权威专家为你押题”、“考前突击押题”……
在各类辅导班的广告宣传单上,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宣传语,每年公务员考试结束之后,都有培训机构宣称自己命中了多少真题。有的宣传资料则直接宣称将聘请专家甚至是命题组成员考前押题,并告知去年的押题命中数目。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最后特别提示指出,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以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
是否押中了题,我们很难检测和评说。但是,公然将“押题”作为最大的筹码置于宣传广告中,却是众多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招生宣传的杀手锏。“押题神话”引来众多议论。
现任某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主任的万源泉老师在一次与考生网民的对话中认为,所有的押题宣传都是假的,不可能有人真正押到题目。
“我知道没有人能押中题,但最后还是拿着广告单,去报了一个辅导班。”正在为找工作焦头烂额的大四学生小许“没有抵住诱惑”。
去年通过了公务员笔试的小徐告诉笔者,辅导班好像没有押中什么题目,让他白白浪费了不少精力,最后小徐总结,“临时抱佛脚”没有用,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定要知识面广、反应快、认识问题有深度。
“公务员考试的题,不管是言语、逻辑、数字还是资料分析,出题的变化都是无穷无尽的,押中题的可能性极小。”小徐说,现在回过头来看,猜题押宝是很不现实的,不要相信押题之类的神话,扎实复习才是正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校免费讲座成“香饽饽”
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不会参加公务员的辅导班,但是大部分人表示,如果是免费的讲座,当然愿意参加。
华图、中公网等公务员培训机构在北大举行的几次免费讲座现场,都出现了人山人海的场面,离讲座正式开始还有20分钟时,整个阶梯教室已经没有空位了,不少同学还是没吃晚饭从周边学校赶过来的。
几乎每一场免费讲座,都有培训机构现场散发的公务员班次价目表和报名表。
“免费讲座其实就是免费广告,做宣传,招徕学生,但是大家都得利。”
“名师毕竟是名师,开口云西方政治,低头论政府职能。眼看要跑题的时候,捎带说几句解题秘笈,听起来犹如甘露,分外宝贵。”南京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小雪戏谑“培训班的老师很有才”。
她觉得,这种免费讲座和试讲都很注重技巧,每个题型挑最诡异的讲。每当听到解法有点开窍,老师就刹车不讲,转而卖弄其他题型。总体让人产生一个幻觉:不听课绝对是比别人亏了。
“听听免费的讲座还成,花钱去报班就亏了。”一名从北京林业大学赶来听讲座的同学说,近段时间,自己一直在附近学校“蹭”免费讲座,但是每次两小时讲座结束,还是稀里糊涂,不知道有没有用,估计报班也是如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报名辅导班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采访中,多数同学认为争论公务员辅导班有没有用意义不大,他们认为,报班的很大一个优势在于获得心理安慰。
万源泉老师认为上辅导班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表示,多年的教学经验显示,公务员考试辅导从整体上来看效果不如想像的那么明显,有的题型的辅导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有的题型的辅导还是有效果的。
“对公务员的辅导班没有什么概念,也就是听听,图个心理安慰,书还是要读的。”一名参加免费公务员讲座的同学告诉笔者。
“不报一个班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人家身后是一群‘军师’在出谋划策。”小吴觉得花钱报班理思路、划重点固然都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给自己信心。身边不少同学“白天愁实习工作,周末才能愁复习考试”,没有时间系统复习,虽然都喊着“攒人品”、“裸考”,但终归底气不足,报个班算对自己有个交代,也给自己一点底气。
“广告宣传一定是夸张的,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好,押题基本上也是押不中的。”小吴戏谑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老师总比自己有经验”,而且有“那么多传说中的专家在把脉助考”,怎么也能给自己“多一点心理暗示多一点信心”。
同是考生的小许认为,花钱报班只为买一个心理安慰,这是有钱、有时间的人才能办到的,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学到一些对考试有用的东西,希望费用再低廉一些。
“我相信公务员考试是一种能力的考试,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考试。”小许表示,自己对短期的辅导班不抱太大的希望,好好复习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心理安慰。(实习生:潘聪平)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