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越 新东方北斗星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8中央、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申论试题呈现出的特点完全符合我们归纳出的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
一、关注社会热点是恒久不变的主题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材料一直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从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到2001年的“PPA”问题、2002年网络与生活关系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以及2004年交通拥堵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
今年的申论试题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命题,正切中了今年的一个重要社会热点,这个社会热点必须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联系胡总书记报告中首次阐述的新概念“生态文明”等重大方针政策来考虑。从主体层次上说,这是一个包括国家利益(国防、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等)、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环境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水土耕地、草原植被、野生动物、资源能源节约等)和个人利益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每一次讲座、每一次专题课都强调过了的。
二、考试题型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题型的相对稳定性是指申论考题基本上由概括主要内容或问题、对策以及论证三大部分组成。如2000-2002年前三年是相对稳定的“概括内容”“提出对策”“分析论述”的题型模式。题型的绝对变化性是指从每一年的申论考题绝对有所变化。2003年开始,申论题型呈现出多变的趋势。其中05年和06年出现了选择不同(或正确或不正确)选择项进行评析的题型;05年出现了大题下面包含两个小题的题型。03-07年,没有出现过完全雷同的题型。这就需要我们在考试时认真看清题型和题目要求,有的放矢,正确作答。
今年的申论考试试题充分体现出了命题题型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化性。一方面,今年的申论题型基本上是考过的题型,无非还是“概括”“对策”“论述”三大块;但是另一方面,题型的绝对变化性又体现得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在具体板块问题的设置上,体现出了变化的绝对性。如:第一题概括材料一至八中的争议焦点并写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这是抽象概括中,概括主要观点的题型;第二题材料中第九.第十段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做法,问能得出什么启示?这是一个综合性考试题型。既考抽象概括,又考解决问题方法;第三题材料中的答复有何错误并进行补充。这是一种变化的选择题目;第四题 以“人与自然”写一篇1000~1200的命题作文。和去年一样是命题作文,要求展开深入论述。
三、考试难度适中,但容易出错
难度适中的意思是说:一方面考试的材料具有普遍性,考试问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考生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对材料主题产生较大的误解;但是另一方面,考试题目在设置上还是需要相当强的理解能力的。如:
第一题概括材料一至八中的争议焦点并写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很明显这是一道概括题,但是对于这个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围绕材料1-8思考问题;第二,要答出材料所围绕“怒江水电资源该不该开发”的焦点问题;第三,要对主张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正反双方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第二题材料中第九.第十段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做法,问能得出什么启示?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个题目其实又是一次考察考生对正反面事例的分析能力的。材料9讲的是中国的漫湾水电站导致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材料10讲的是美国田纳西河水电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这两种不同做法及其不同效果,对我们搞好水电开发至少有以下启示意义:第一,要充分论证。事先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充分的成熟的论证意见,通不过可行性论证的坚决不能上马;第二,要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规划,不能盲目上马;第三,要综合利用。不能为建水电站而建水电站,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项工作;第四,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后可能引发的种种问题,要有充分预见性,问题发生后,要及时予以解决,确保社会和谐。
第三题要求指出材料中11的答复有何错误并进行补充。这是一道新型考题,也可以说是本次考试中除论述题以外的最难的一道题。其主要考察点在于:第一,不仅要紧紧围绕材料11,还要紧紧围绕材料6,因为材料11是针对材料6作出的答复;第二,一一概括指出材料11中的“答复”所存在的问题;第三,分条作答,即指出一个问题,紧接着补充一项你认为要补充的内容。如果审题时离开了这三点,就很难答到点子上。
总体而言,材料11的答复主要存在以下明显问题:第一,针对性不强。表现在两个方面:1,材料6的问题主要是围绕怒江是否应该建水电站而提出的,而材料11的答复却只字未提怒江,所以补充部分应该将怒江这一个案点出来。2,材料6中反对在怒江建水电站的理由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移民所导致的民生问题难以解决和建水电站所导致的环境生态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材料11的答复并未作出有针对性的的解答。所以答题时应该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补充。第二,可行性不强。可以看出,材料11中的答复大多时敷衍之词,所提对策没有任何可行性。可见本次申论考试最主要的的考察点还是放在“针对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
第四题是 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1000~1200字文章的命题作文。相对而言这是自由度最高的一道题,但是题目本身同时要求“对‘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确立一个靶子,即根据材料确定一种错误观点,然后在论述自己的正确观点。应该运用的理论观点有: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第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三,由强调“又快又好”到强调“又好又快”,即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观点;第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