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近两年北京社招公务员申论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申论命题出现了如下新趋势:
一、注重考查对“国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近两年的北京社招公务员的申论考试内容,已不再单纯考查考生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考查,同时考查对党的重要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2006年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通过“保护文化遗产”的现实问题,深层次地考查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即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再如,2007年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通过“北京城市的摊贩管理”的现实问题,深层次地考查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基本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考查对“国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主要是通过考生写作议论文来进行的。就是看考生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某对矛盾时,是否将其发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在思考“北京城市摊贩管理”时,是否联想、提升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的思想,是否将现实问题的意义升华到“国策”的高度。这将决定文章的深度和思想内涵,应引起考生的特别注意。
二、从深层次上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为实现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在近两年的申论考试中,愈来愈体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一)给定资料提出的现实问题更具“个性化”。前些年北京市社招公务员申论试题,涉及的是比较宽泛,比较笼统的现实问题,但近两年考查的现实问题有变窄的趋势,即从一个比较具体的现象或问题入手,来进行考查。如2006年社招公务员申论试题,考查的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2007年考查的是“北京城市摊贩管理”问题,问题的“个性化”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原因”的考查更具“个性化”。前些年北京市社招公务员申论考试,往往不单独出题考查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近一、二年的申论考试中,不但出现了单独考查“原因”的题型,而且所考查的“原因”极为具体,如2006年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申论第2题:“根据给定资料相关信息,试对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该题要求回答“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足见其“个性化”色彩之浓厚。
(三)对“对策”的考查更具“个性化”。在前些年的北京社招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般要求就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从总体上提出解决的方案、措施。但在这一、二年,则要求就资料中涉及的某个“个性化”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对“对策”的考查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如2007年北京社招公务员申论试卷第2题,要求就资料中划线部分所提出的矛盾提出解决措施。其“个性化”色彩极为鲜明。
由上述可见,近两年北京市社招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中,所提出的现实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对策”,都具备明显的“个性化”色彩。这种命题方式,便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重视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申论考试的主要考查目标,是考查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较深层次的内涵,是上述诸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近两年北京市社招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中,开始注重对考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要求归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对矛盾,并就其中某一对矛盾写文章;2007年,要求写一篇“关于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的议论文,从给定资料分析,该文无疑应体现北京城市摊贩管理上的辩证方法。由此可见,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已成为北京市社招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重要命题方式。
综上所述,注重考查对“国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深层次上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重视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已成为北京社招公务员申论命题的新趋势,这些特点势必在2009年和尔后的申论考试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确应引起广大考生足够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