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作为一种能力测评的手段,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专家老师提醒考生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要清楚申论测试的主要目的,这样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许铭桂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供考生参考:
(一)寻找作文的替代方式
原有的公务员入门写作考试存在功能不全、作用有限、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甚至还可能选错人才等缺陷。2000年以前,公务员入门笔试体系中的写作考试曾经先后使用过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公文写作与处理。这是最早的公务员入门写作考试形式。然而,很大一部分考生是应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未接受过公文写作与处理的专门教育与训练,这种题型对他们而言相对陌生,因而就不能从整体上测评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所以,这种考试方式被作文方式替代了。
第二种是作文考试。作文考试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更能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使考生自由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或者命题写作,或者给定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这样的写作考试太一般化,相对于公职人才的特定综合要求来说,就过于单纯和简单了。
(二)贴近政府机关工作实际
从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的导向来看,申论考试在结构形式、操作逻辑上都紧扣政府工作实际。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扣住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通常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质就是公共政策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大前提上就决定了考试范围就在行政管理范围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考试选才的针对性。
其次,它扣住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才干,即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普通人才皆备的单纯写作能力,而且更要求他们具有解决考卷中给定的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靠说、表演或其他方式来展现的,而是借助写作来证明,这样就把测评成效增强了,提高了写作考试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性。
再次,它通过给定的材料和考试要求,设置了一定的角色或虚拟身份,将考生引导到具体的公务员工作中去,由此来进行自由的发挥。考生必须迅速进入相应的公务员角色,按照政府的实际做法、实际要求和实际运作规程来作出解决问题的反应。这样,就能选拔出具有行政管理才能、适合从事公职工作的人才。
(三)突出能力
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一种能力的测试,是要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考试在材料的选择、申论的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在设计上,一要做到材料是应试人员生活、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或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不能太偏;二要做到材料既不能偏重于文科,也不能偏重于理科,没有学科、专业上的歧视。另外,申论的题目区分度较强。
(四)杜绝应试倾向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可以解决也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杜绝了考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应试弊端。简单地说,申论就是模拟公务员日常主要工作的能力测试。它能全方位反映出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分析出考生所具有的素质,包括处理公务文件、应对公共管理事务、作出相关决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选拔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