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明
2011年3月7日,北京市2011年公务员考试就开始报名了,今年的笔试时间为4月9日。准确把握和认识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点、变化趋势,对备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只有准确把握和认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特点、变化趋势,在考场上才能游刃有余,准确作答。同时,也不可忽略考试大纲,大纲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方向标,只有跟随大纲的脚步,才不会偏离轨道。因此,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结合今年的考试大纲,在深入分析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考生指点迷津,帮助考生高效复习。
一、大纲解读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申论部分:
一、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及结构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
(二)申论
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要求应试者:
A。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B。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二、作答要求
(二)申论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
答案作答在指定位置上,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通过仔细研读大纲要求,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认为,本次大纲对申论考试主旨依然是:通过四项操作——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五种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然而在这五种能力中,仍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综合分析与对策论述在全部试题中必然居于重要的地位。“要求应试者”和“作答要求”均没有变化,考生要严格按照要求,准确作答。
二、主题、材料变化
(一)命题有专业特色,角度相对具体
纵观近年来的北京申论考试命题既遵循国考和省考“关注社会热点、侧重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规律,又有着考查热点切入点相对具体,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例如2010年上半年考查的是“经济、环境和国民健康”问题,2010年下半年考查的是“全民阅读”题材,这都与最新时政热点相联系,特别是“全民阅读”题材,与党和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紧密相连。而考察问题的角度相对具体,层次比国考为低、范围比国考为窄、题材具体而微,这是北京申论考试的一贯命题风格,也是此次申论考试必然遵循的大方向。
(二)材料范围广,兼容并蓄
纵观北京市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给定材料体现出多样化特点,一方面囊括全国各地的事例,世界很多国家在该领域的一些问题和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还囊括了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众的看法。例如,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给定资料1、2、4”介绍国内一些地区的事例,“给定资料6”是介绍世界的情况,“给定资料3、9、10”则是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条例。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则表现得更明显,“给定资料1、2、3、4”介绍我国及部分地区居民阅读的基本情况,“给定资料5”是介绍了西班牙、以色列、墨西哥、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国民的阅读情况,材料涉及面广泛,考生要注意把握信息要点,仔细阅读,准确把握。
三、题型、题量
|
归纳概括题
|
提出对策题 |
综合分析题 |
文章论述题 |
应用文题 |
2006下半年 |
1、3 |
|
2
|
4 |
|
2007上半年
|
1 |
2 |
3 |
4 |
|
2007下半年
|
1 |
2 |
3 |
4 |
|
2008上半年
|
1 |
2、3 |
|
4
|
|
2009上半年
|
|
3
|
1、2 |
4 |
|
2009下半年
|
1 |
2 |
3 |
4 |
|
2010上半年
|
1 |
|
3
|
4 |
2 |
2010下半年 |
1 |
2 |
3 |
4 |
|
(一)题型稳定中有创新
2010年国考对申论做出了划时代的调整,很多省份的命题创新也在持续推进,但北京申论考试却有一种“依然固守”的稳定态势,从2009年以来的考试试题来看,题型主要考查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文章论述题。在2010年上半年还考查了公文题。总体来说,综合分析、比较论证的试题比重加大,难度有所提高,对深入理解材料、掌握相关背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公文题的考查可能性变得更大。
(二)试题结构基本稳定,坚持“四题模式”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基本上都是“概括、分析、对策、写作”这一四题模式。在2010年上半年,考查了公文题,但是没有考查对策题,依然是“四题模式”。纵观2010年两次考试,给定资料的字数在4500~5500字之间,作答字数基本都在1800~2000字之间,考生要在平时做好训练和准备。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北京申论作答要有清晰的角色意识,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一般应站在政府立场上,联系公务员的身份,从政府工作或自身修养、社会建设的某一具体角度切入,把具体话题同政府和公务员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和提供的观点、事例、做法启示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运用材料和流畅的语言,提出符合实际、鞭辟入里的分析与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有效解决问题,展示大纲所要求公务员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