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涉及“十二五”规划时,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并没有设定GDP指标和能耗下降指标,而是提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五次提及改善民生,告诫各级地方党委要树立科学政绩观和民生政绩观,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把民富程度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
这也意味着,各级政府要加快完成由传统型政府向现代型政府的转变,要加快完成从经济建设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的转变。更多的工作,要放在市场公平环境的维护上,放在职工收入的提高上,放在法制环境的改善上,放在社会安全的保障上,同时,也要放在各种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上。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政绩导向、正确用人导向,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组织部门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不仅事关领导干部的个人成长,更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
——胡锦涛
不是完全关注GDP目标,最为关心的是群众生活的指标
——温家宝
[深度剖析]
GDP自身有许多缺陷,它既不关心经济活动的效率,也不考虑环境后果,同时也不在乎发展差距问题,只要总量上去了,有没有差距并不重要。
所以,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必须调整官员政绩的考核方式,事实上,考核方式的变化也关系到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推进———如果仍以GDP为经济工作的中心,那么大量的投资仍会投向生产性领域,而不是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淡化G D P,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在处理各种经济事务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坚决把原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在发展方向的把握上,要平衡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全面考虑需求、投资与出口的整体拉动,统筹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并尽快改变过度倚赖资源消耗的不良嗜好。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进一步实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所有的经济性公共服务,也都要以市场主体是否便利、是否满意为惟一准则。
[基本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考核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绩,引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促进干部的工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注重群众公认,充分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注重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力求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对策措施]
首先,完善考核内容。
在已有考核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热和谐相处情况,既考核显绩,又考核潜绩,注重考核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实绩;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注重综合分析局部与全局、效果与成本、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等各方面因素。
其次,改进考核方式。
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加强平时考核,健全年度考核,完善换届(任期)考察,改进任职考察。
最后,扩大考核民主。
加强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丰富民主形式,改进民主方法,提高民主质量。以扩大知情权为重点,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确定考核项目的目标值与权重,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对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进行工作调整;对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损失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