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招考大纲的申论基本承袭了2010年大纲的形式与内容,在测查目的、给定资料等方面并没有做出不同要求,但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于未参加过此类考试的考生,以下四点内容必须加以注意,这可使大家更加快速、透彻地掌握今年政法干警考试的大纲要求和应试技巧。
一、申论基本要求
申论试卷分为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给定资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在对给定资料阅读、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完成相应的题目作答。
【中公解读】
1.试卷内容。政法干警申论试卷的内容分为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注意事项对考生在阅读资料、进行作答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提示与指导,考生应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即考生作答的根本依据,占申论试卷绝大部分篇幅;作答要求是指考生需作答的题目。
2.对给定资料的把握。给定资料有关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考生须在对其有技巧性地阅读、深入地理解与分析后进行作答,获取资料中的有用信息。
3.作答方式灵活,多角度。在作答题目时,在不违背作答要求大方向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采用灵活多样形式进行作答,保证对题目的作答严谨而又不乏文采。
二、专科、本硕不同要求
申论(专科类)重点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给定资料涉及的概念、术语、名词等含义理解正确,区分清楚;文字表达通畅,层次分明。
申论(本硕类)重点测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主旨(含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内容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条理清晰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中公解读】
1.测查考点不同。专科类申论考试考查三方面能力,分别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本硕类考试多了对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在把握内容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
2.考查程度不同。本硕类考试不仅测查的考点多,并且在相同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考查程度都比专科类考试要深。
阅读理解能力——专科类考试要求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即可,主要停留在对资料的表面理解;本硕类考试要求准确理解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主旨,不仅对表层含义进行理解,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综合分析能力——专科类考试要求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对资料给定的概念、术语、名词等准确理解与区分即可;本硕类考试需要对给定资料所涉及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在掌握内容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文字表达能力——专科类考试要求文字的表达通顺、有层次即可;本硕类考试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更要准确、有条理,文字要凝练、有逻辑,准确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旨及精神,真实描述出社会现象及问题。
三、给定资料的特点
1.申论的给定资料具有普遍性,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问题都有所涉及,涉及面非常广。
2.申论的给定资料具有针对性,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或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某一方面的内容。
3.申论的给定资料形式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以段落形式给出的一组文字材料,有的是一篇或几篇的文章或是访谈录等。
【中公解读】
1.普遍性。给定资料的题材主要涉及五个方面——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这需要考生在复习和平常的生活中要对这几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具有广阔的知识面。
2.针对性。给定资料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组织在一起而产生的。找准了资料所涉及的问题或现象,也就找到了资料的内容和主旨。
3.多样性。给定资料的形式呈多样化的趋势,可以采用文字或访谈的形式,也可以引用数据和图表等。不论资料以何种形式给出,考生只要找准其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即可在作答时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四、题型与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和测评目的的不同,申论题型及要求会有所变化,如,写作文种上的变化。根据给定资料的不同,让考生发表议论、进行评述或者写一篇讲话稿、调查报告、工作方案及其他相关的公文等。还有试题结构上的变化,根据测评目的的不同,可能设定两个、三个或多个问题等。
【中公解读】
1.文种上的变化。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的题型和要求会根据给定资料和测查目的的不同略有变动,但是并不会超出申论五大题型(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文章论述、公文写作)的既定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有意识地去掌握这些题型的作答流程及方法。
2.结构上的变化。政法干警申论考试对于题目数量并没有特别要求,但是按照近几年政法干警招考的趋势来看,一般试题数目在3-4个,也有可能出现一道大题下包含两道小题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