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高考英语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率先在今年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后,第一次实施了“新课改高考”。今年广东新课改高考英语试题是难得的一套质量比较好的试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题型设计和内容品质相得益彰
从2003年高考北京卷开始出现“开放作文”和2004年高考实施较大规模分省命题以来,上海的“指导型写作”、北京的“开放作文”和广东的“任务型写作”就形成了全国高考英语试题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三种写作题型。广东今年的写作试题在外在的题型设计和内在的思想品质上实现了臻于完美的结合。
由于新课改和与之相适应的新课改高考的需要,今年广东写作试题引进了“读写任务”。这种“任务型写作”的题型与新托福的写作试题如出一辙,选择一篇文章作为素材,以“缩写”加“评论”的形式完成。这种写作题型对考查考生的英文语言能力和以英文为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其难度和深度已经不低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写作水平,而试题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该题中书信所表达的父子之情,更是感人至深。
此外,写作试题还包括了“基础写作”部分,该部分相当于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写作部分的难度和要求。“基础写作”中,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男女生偶像观的差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可以说,这两篇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考生心灵净化的过程,也是其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现行高考英语试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一套试题仍由选择性试题和非选择性试题组成,且选择性试题的比重较大。广东高考英语试题中非选择性试题的改革力度最大,比重达全国之最,但非选择性试题占整套试卷的分值比例也不足47%。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来讲,非选择性试题所占比例的高低也是衡量新课标执行和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已达1000万,在非选择性试题还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人工阅卷的现状的制约下,在如此大规模的考试中大量使用非选择性试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试题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人工阅卷的误差和考生答题的开放性限制在容许的范围之内,就成为非选择性试题编撰的首要问题。
从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写作部分两节中各自的导语,就可看出试题编撰者的别具匠心之处。试题导语中的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将试题所给信息设定了一个明晰的框架,使考生充分知晓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写些什么和应该怎样去写。所以,广东试题不仅有全国比例最高的非选择性试题保证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还有最为详尽和完善的试题导语为之保驾护航。
题型创新重在考查综合语言能力
写作部分如此,其他三道非选择性试题,即“信息匹配”、“听力填空”和“语法填空”也如此。广东今年的“语法填空”题型,将多年一贯的单句式语法试题形式,改成了完形填空式的“语法填空”,其创新的意义在于体现“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精神,对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法的探讨都有一定的意义。
语法填空题是以语篇阅读为基础建构的语法、词汇与结构的综合语言能力测试,对考生语法知识系统性和语篇性的考查更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而广之的综合语言能力测试题型。导语中“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表述无疑是一种尝试,体现了命题者用词的谨慎与推敲的确切。这一新颖的术语将置于语境中的语法测试题型有了一个贴切的导语,使这一旧的题型换了新颜。
阅读部分的第二节是一道冠名为“信息匹配”的大信息量试题。类似的试题上海和浙江从2005年起已经沿用三年,但三者有所不同。广东由于冠名恰当,试题设计完善而独立成为阅读试题部分的一节。上海和浙江则由于没有恰当的冠名,依靠各自的导语附属在阅读理解试题的后面,与其余常态的选择性阅读理解试题并列。相比较而言,将该题型冠名更有利于新题型的规范和改革的实施。
从各学校备考和考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高考听力复习资料和高中听力教学资源匮乏的今天,为了提高听力试题的水平,广东专设了试题的第二节“听取信息”。这一试题完全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5年颁布的新题型命制。考试中心当年给出的这一新的填空题型,除早于两年既已完整地设置了这一题型的上海之外,只被湖南、江苏、江西、湖北、重庆以及广东等个别省市采用,而将其设为听力试题的只有湖南、重庆和广东。广东将其冠名为“听取信息”,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在形式和内容上将这一试题进行了完善,并由此固定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