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高考频道邀请精华学校高考语文学科主讲教师梁德海老师于2008年5月29日(周四)15:00-15: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以下为本次聊天实录。
高考名师梁德海做客新浪指导语文冲刺
视频:高级教师梁德海谈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预测08年高考作文
视频:高级教师梁德海回答网友预先提问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聊天室,我娄雷。在我们今天节目当中我们继续关注名师做客新浪最后冲刺高考周系列访谈节目。在今天访谈节目关注高考第一门课那就是语文,在最后这个阶段同学怎么样复习语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重点?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请到的是我们老朋友,梁老师来到我们聊天室,梁老师先我们打声招呼。
梁德海: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
主持人:说您是老朋友,很多同学关注您的讲座、访谈,从您讲座中学到很多内容。先给我们讲讲,同学在复习到这个阶段或多或少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梁德海:我们同学经过若干次的考试,确实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我觉得归纳出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答题答得不对的问题,这需要解决。这类题目一般讲整个试卷前十个客观题,这十个题目答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试卷得分情况。造成这类题目失分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审题不准,比如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结果学生不太注意,选出了正确的一项,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掉以轻心。学生大体上看了一下题目,看了一项之后认为比较符合题目的要求,于是B、C、D三个选项就不再照顾了,这样结果有时候很难把握。再一方面就是,学生凭经验做题,我们知道有经验是好的,但是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说我们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他忽视考官设置的一些陷阱。比如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有这种情况,举个例子说“两个公司的职员参加了庆典大会”,平时我们做一类题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同学马上判断这是有歧异句。带这种习惯,我们再换一个说法“两个公司的职员集体参加了庆典活动”,同学带这种习惯马上判断这同样是一个歧异句,其实这种理解就错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里面跟原来的句子相比它多了一个“集体”了,两个人怎么叫集体呢?所以说它只能是两个公司的所有职员参加了庆典,这样就不存在歧异了。
再举另一个例子,这涉及到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问题。比如字形题里面有“卓见”和“灼见”,在成语里面比如“真知灼见”,只能是“灼热”的“灼”。两个“委屈”和“委曲”都是存在的,但在成语“委曲求全”里只能写弯曲的“曲”。
在词语应用题里面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以及术语,我们在作题当中,常常对词语一些方面不够重视,比如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的褒贬,再有搭配对象以及词语的轻重,还有它的语法特征等等,有时候不够注意。我们还是举例子来说比如“守株待兔”,像这个成语从词语来讲它就是指比喻人的保守,可是我们同学在处理一些题目的时候,比如在一个成语考察题当中说“公安干警为了捉拿罪犯在某地守株待兔,几天之后终于将罪犯缉拿归案”用在这里就错了,刚才讲了这是一个贬义词不应该用在公安干警身上。再用一个词“鼎力相助”,它是个敬意词只能是对方帮助自己以后感谢的词语,“我这个公司现在办得红火,多亏您鼎力相助”这样的表述。反过来说就不可以了,比如说“您大胆干吧,我一定会鼎力相助”,这就错了。再比如说“蓬荜增辉”这也是一个敬意词,它表达的是别人到你这儿来,或者别人赠送你一副字画这时候表示感谢,说“您到寒舍顿时蓬荜增辉”这是可以的,反过来不成立了。
从搭配对象上来说,一个成语“出奇制胜”这个是不及物动词,它应该带宾语,如果在成语考察题当中出现了,“经过细致的认真布置,最后终于出奇制胜敌人”这就错了。再比如“凯旋”这个词语,本身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说胜利归来,这个词语本身就包含这个意思了那你就不能再说“战士们胜利凯旋”,或者说“凯旋归来”。从这些地方有这样一种认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核心特点就是要把握词意,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词境和语境,这样不难答对得分。距离高考时间不是很长了,大家这段时间也没必要做一些新的题,只要你把以前做的题做适当的归纳、整理,尤其特别注意一些做错的题目,这样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提升自己。
试卷其他方面的客观题也有的情况发生。比如说在07年北京的鉴赏题,第一个小题它是这样说的“《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就是说从赋、比、兴这三种手法当中选出一个恰当的选项来,这在07年考试判卷过程中经过统计,很多同学,包括高层次的同学这类题目都答得不太好,这一分就没能拿到手,原因是什么呢?就刚才说的,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赋、比、兴”可以说从恢复高考以来考“赋”这种手法是第一次,但是课本很多课文相关内容有涉及到,只是同学在学习当中没有特别注意而已。再比如说用典,课本当中也常出现,这些年各地考试题目当中也没有考过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对此予以适当重视。这是我们说第一个问题,解决答得不对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解决答得不准的问题。这类题目主要指的是古文翻译、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这类主观题,也包括语言运用题目和写作。这里我们重点举一个古文翻译这样的题,我们说古文翻译它讲三个原则:信、达、雅,具体来说“信”就是要准确。要做到准确就要讲一个对应的原则,就是说古文当中某个词语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有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跟它对应,包括实词、虚词。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比如像今年的西城二模这个题它有这样一句话要翻译“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这个译文就是说“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脱下貂皮衣盖在学生身上,为他关上门”。当时评分标准主要针对四个字“方”、“草”、“即”、“掩”,它的评分标准是这四个字每错一个字扣0.5分,扣完为止。关于审题不准的问题在写作当中出现偏差,而在作文评分标准里面它是这样规定的,基本符合题意作文就会被打入三类,三类是什么概念呢?它的分数在37到25分之间,而偏离题意就属于四类作文了,分数是在24分以下,所以要求我们同学在作文审题方面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出现审题不准的问题。
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07年北京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第三个小题这样问:前人说读这首诗: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当时通过我们阅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答题当中一些共性的缺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没有明确点出唱歌这一景象,只写了劳动或者是采集野菜,这是一种情况。在有就是没有答出有关情绪的词语,只描述了景象。我们都知道高考评分按点给分的,这个题4分显然应该是两个点,每点两分,所以我们同学如果忽略了某一点,漏了某一个点就只能得一半的分,这样就出现答题的失误。这我们可以把它归纳到另一方面的问题,也就是答得不全。当时有些考场当中比较好的例子我们欣赏几个,“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所以显然我们看这里既有情景、又有情绪,双方面都具备,这样是比较好的例子,就能够得满分。再看一个例子“妇女们聚集山间,三个一群,两个一对,她们各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这也照顾了两方面也是唱歌这一景象,再有也表达了她们欢快的情绪。再比如像今年08年海淀二模诗歌鉴赏第四题,他问的问题是这样: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唯有南来无数燕,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请写一段鉴赏文字。答这类题基本上从四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应该把这首辞三句话大概意思做简要的解释;第二个方面要分析这几句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第三点需要注意要点明这三句话用了哪些手法,最后要看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所以说基本上它这四分可以分成四点,一是语意,二是意境,三是手法,四是情感,一般答这类题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来进行。
我们再看03年的诗歌鉴赏题,这首诗歌鉴赏题所提的问题是: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发诗眼是诗中精炼传神的字,你认为这首诗三联两句中诗眼是哪个字,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个题它设的问题是两问,一是要找出诗眼来,第二要对诗眼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这里面诗眼我们知道一个是“咽”,一个是“冷”。赏析怎么赏析呢?还是按照刚才答题的思路,首先点名诗眼本身的含义要解释,第二要说明手法,第三要说明意境,最后要体现作者的情感,答案可以这样来组织:说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这是在解说词语。接着:“咽”“冷”两字绘声绘形,精炼传神。这是写手法。下面: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这是意境。再下面: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这谈的是情感或者心情。答这题有一定思路的,所以希望考生复习这类题的时候,或者其他相关题目应该注意总结一些规律,避免答不全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