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北京高考作文褒贬不一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8 14:23:00 |
|
反 方
这是一道“潮捻儿”的题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个底线,也有一个上限。底线是什么呢?底线就是题目不能被人猜中,被人“押宝”得逞。这是一场博弈,一场特殊的“智力角斗”。在内容上,许多人以为今年会在“奥运”与“抗震救灾”上出题目。在形式上,很多人恪守陈规,难于摆脱过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出现过的题目的“惯性”,没少在那些圈子里“磨枪”,复习和模拟带有点“博采”的性质。题目对于所有人都是未知的新鲜的才是公平的。如果被某些人押宝押上了,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命题的出新是“灵魂”,创意无限、上不封顶;而命题的底线是不能被人押中——被人押中的题目是失败的题目。新意,是作文题目的“灵魂”,被人猜中,被人“押宝”得逞的题目就是命题的败笔。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它绕了好几道弯儿,充满了“思辨”,给出了观点一二三四,最后再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动笔。题目给出的材料比较陈旧,让人觉得眼熟,缺少新意的刺激和直接的启动文思的活力。把这个题目读明白,就得好几分钟。可考场上时钟滴答滴答催人,令考生好生着急。有人说,题目好比是爆竹“捻儿”,应该一点就着,使考生思如潮涌,一发而不可收拾、乃至一蹴而就。题目能够激起学生的最佳思维状态,表现出他们的最高水平,然后再论高低,以表现出“区分度”。公平不仅是题目对于所有人都是未知的新鲜的,而且在于能够调动起所有考生的最高水平——在每个人的最高水平上比较其差异。如果有的考生能够被调动起来,而有的考生却由于题目的障碍未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这也会造成考试“信度”的损失。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今年的题目却是一个“潮捻儿” 一个“慢捻儿”,这“爆竹”是立马点不着的。
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起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学生打开发散思维的闸门的题目来,比起2007年从唐朝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命题表现出的对于文学性的回归来,今年的题目令人感觉太过平庸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
上一个文章: 名师:历年高考作文题都烙上时代的印记 下一个文章: 08高考作文点评:好奇心不难写 考生有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