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认为,今年高考广西卷(全国卷Ⅰ)政治试题出得很好,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试题难中易比例恰当,有梯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同时,试题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热点考题也都强调运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回答,对中学政治课教学起着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题型变化不大
首先,今年高考政治试题沿袭了“迎着热点上”的做法。选择题第24题中的中共十七大报告的宏观调控、第28题中的外贸依存度、第29题~31题中的冰灾雪灾、第35题中的中日关系以及第38题主观题中的世界粮食危机,都是关注热点的显性考题。此外,第40题主观题的第(5)问和第(6)问虽然是以历史材料为背景,却也是针对热点的隐性考题,因为内蒙古在去年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广西与宁夏也将于今年迎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该题所考查的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估计不少学校的师生在备考中都有所准备。
其次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题目、类型、分值跟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稳中有变。同时今年的主观题设问指向明确,角度多样,有利于知识点的覆盖。
想得高分不容易
杨老师说,政治题看起来不难,其实要想得高分也不容易。首先选择题不容易得满分,其次主观题的要点很难答全。
本次政治考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但选择题中第24、26、27、29题的迷惑性较大,而且今年12道政治选择题中有8道组合式选择题(去年是9道),其中有7道是4选2(在4个备选答案中选2个)的题目,只有第34题是4选3的题目(去年是2道),加大了选择的难度,学生易选错。
第25题是计算题,每年必考。今年的计算题比去年难,估计得分率不高,主要是题目设置了一个货币贬值20%的条件,有些学生就不会算了。该题既要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成反比的关系,又要考虑货币贬值与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成正比的关系,故算式应该为:15/(1+50%)/(1-20%)=12.5(元)。
第38题的第(1)问“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有的学生往往只关注“政府”这个字眼,有可能从政治常识的角度来答,这样丢分就严重了,灵活一点的学生会看到第(2)问、第(3)问已经分别从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第(1)问就应该从经济常识角度来分析,这样才不会丢掉这一问的14分。所以对考生来讲,审清题目很重要。
可喜的是第27题选择题在“不正当竞争”下面加了着重号,提醒考生注意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对审题很有帮助。
参考答案见仁见智
目前,不少老师和学生已经拿到政治考题,参考答案也都可以找到。可杨老师对参考答案的一些提法,觉得还有商榷之处。例如第38题的第(1)问——“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参考答案的第一点是“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这种说法似乎欠妥,用“尽量减少粮食浪费”是否更符合实际些?
此外,第38题的第(3)问要求“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该题的答案中提到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以前的老课本将其放在政治常识的前言,新课本已经删掉了这句话。尽管老师平时上课也会讲到,这句话也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要学生在作答该题时想到这句话是有点勉为其难的。
考生评价考题:
综合题型比较多
不少考生认为,今年的政治考题整体上没有出现偏、难、怪题。雪灾、粮食问题、中日关系问题、贸易问题都是预料之中的,也很熟悉。但考生们仍觉得试题比去年略难,主要是对能力的考查更多了。南宁二中一名考生认为,第38题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其中第3小题难度较大,要求“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涉及经济学和政治常识,回答不全面恐怕容易失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