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毕业最难就业 用人单位对中文系学生不来电 |
作者: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8 10:25:00 |
|
虽然学生们普遍反映就业难度加大,但多数校方却表示,中文系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一所重点综合性高校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受近几年大环境影响,中文系学生就业面临一些困难,但总体情况还算比较稳定,如果把考研深造的包括在内,中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上下。”
不过,大家也承认,学生的困惑和市场的反映,给高校中文系的人才培养,发出了调整信号。“如何适应现代转型社会的需要,加强中文系学生的就业应变能力,已经提上了日程。”东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王确告诉记者,他们近两年重点实施了文学经典阅读计划、文学采风体验及大型社调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社会感悟能力;同时,学院还创办了好几种文学刊物,为学生们的写作实践提供平台。
记者在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在传统课程之外,还为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安排了《高级新闻写作》、《媒介经营》、《媒介批评》等就业指向更为明确的课程。此外,学院还计划开设应用语言方向,加强对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未来使这部分学生占整个中文招生人数的一半,目前,相关方案已上报学校待批。
“要改革,也是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把专业搞得越来越细,那样的话,学生的就业面会真的越来越窄。”吉大文学院副院长郝淑媛说,中文并不是一门技术性和工具性课程,中文学习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让学生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积淀,实践证明,这样的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更大。
王确也强调,不要把专业界限分得太清楚。他说:“用人单位想要专业更加对口的学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美日等发达国家,用人单位很少考虑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是什么,他们用笔试面试来筛选,核心就是看对方的素质与基础。在当前,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是一个专业能解决的,需要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本科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人的素质与基础。”
“现在的学生很现实,上大学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但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确实存在‘注重应用知识和技术能力,轻视人文基础的用人取向’的情况,如果学生一时遇到就业困难,就否认自己专业的价值,是不恰当的。”学者们认为,在高校循着市场方向对中文专业进行一定程度改造的同时,用人单位与学生也要对自身观念进行纠偏,共同探索有利于中文学科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路。(记者:彭冰 实习生 郑玮)
上一页 [1] [2] [3]
|
|
|
上一个文章: 让梦想在指尖绽放:七类建筑及土建专业揭秘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