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据不同题型的要求,完整而又准确地答题
考试大纲规定了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及其比例。2006年的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包括选择题Ⅰ和选择题Ⅱ)和分析题。上述各类试题题型的主要考查功能、要求不同,各有特点,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考生不熟悉题型,没有很好地根据各类题型的要求和特点答题,虽然复习了,也会出错而丢分。
政治理论考试的要求,总的来说,是要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体现在不同类型的试题上。具体地说:
选择题的能力要求,是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分析题的能力要求,是能运用有关原理,比较、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或是能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当然,以上是就一般来说的。试题有难易之分,因而测试能力的要求有交叉。测试高层次能力的试题,如分析题,会包含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较难的选择题,特别是选择题Ⅱ,可能会包含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这在考试大纲的“基本题型及其主要评价目标示例”中都有例证。
下面,结合不同题型的能力要求和近几年评卷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就不同类型的试题,进一步分析如何答好题。
1.选择题
选择题分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和选择题Ⅱ(不定项选择题)两类。选择题Ⅰ要求从备选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选择题Ⅰ的要求是“准确”。
选择题Ⅱ要求从备选的四个选项中(2005年以前为五项),选出“符合题意”(注意,不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可能选两项至三项,也可能要全选(只有1996年文科第16题的正确答案是一项,其余都为多项,所以,选择题Ⅱ事实上是多项选择题)。选择题Ⅱ的要求,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全面”。
选择题的分数,选择题Ⅰ每题1分,选择题Ⅱ每题2分,看来分数似乎不多,但是题量大,选择题Ⅰ16题16分,选择题Ⅱ17题34分,合计总分50分,是试卷中分数最多的题。所以,选择题得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整个成绩的好坏。从这些年评卷的情况看,凡是选择题得分不及格的,整个成绩就很难及格。因此,在政治理论考试答题时,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回答,特别是认真答好选择题Ⅱ。
选择题由题干和备选答案两部分组成。题干规定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范围、层次、角度或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题干的规定性不同,符合或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的备选答案也就不同。
这几年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题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属于重大史实、重要会议、重要文献的内容和重要人物的确认。例如,2001年理科第7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2002年文科第7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2004年第7题“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著作是”,第8题“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都属于此类题。
(2)属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确认或是其含义的理解和把握。例如,2003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第2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第5题“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第9题“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2004年第1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第6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第10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第11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2005年第11题“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第12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等,都是这样的题。这种类型的题一般出得比较多,所以,复习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掌握。
(3)属于对党和国家的现行重大方针政策的确认、理解和把握。例如,2001年理科第12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2002年理科第11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2004年第9题“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2005年第4题“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第9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等。
(4)要求把题干提供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材料,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考查考生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或给以科学的评价。例如,2002年理科第5题“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2003年第3题“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2004年第12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20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等。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因首先要求对题干的内容作出正确判断,测试的能力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5)题干提供一段引文,测试考生从政治、经济、哲学等理论或历史角度,对这段引文的中心思想的确认、理解和把握。例如,2000年理科第1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2001年理科第2题“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002年理科第2题“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2005年第2题“‘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第3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等,便是这样的题。哲学原理部分近年来常用这种方式命题。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有一个判断和分析的问题,有的题还有对古汉语或引文的理解问题,因而测试的能力要求相对地说也要高一点。
(6)属于概念(理论观点)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的命题方式。例如,2000年文科第11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道题把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联系起来,考查对两者关系的理解,有一定新意。又如,2000年理科第5题“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D)“劳动二重性原理”;第6题“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劳动和劳动力”。前者测试劳动二重性原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的关系,后者测试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与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系,都从方法论的角度命题,测试的能力要求,当然更高一些。这种命题方式应引起考生注意。
(7)从2000年起,在单项选择题中还增加了形势与政策题。例如,2003年第14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第15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2004年的第13、14、15题和2005年的第14、15题等,都是发生在形势与政策出题规定时间内的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时事。2006年大纲特别注明,将加强形势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这是总结经验作出的调整,预示着今后考题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8)根据新增加的知识点命的题。新增加的知识点,过去没有考过,因此,考的机会较多。所以,考生复习时对新增加知识点的内容尤其要注意。例如,2000年文科第10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就是根据2000年考试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第一章中新增加的知识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命的题。2002年文科第5题“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也是根据2002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第一章新增加的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出的题。2003年第4题“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也是根据2003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第一章新增加的知识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出的题。2004年第2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则是根据当年修订的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出的题。又如2004年第5题考查股份有限公司概念的题,就是根据当年新增加的考查要点“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的内容命的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2006年考试大纲新增加的知识点。
(9)计算题。政治理论课考试近年来开始出现计算题。如2003年第6题,在提供了生产资本构成、价值和年周转次数等数据后,要求考生计算“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又如2005年第6题,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计算出已经使用两年的磨床的物质磨损额。所以,考生在复习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时,要注意这类计算的内容。
(10)重复前几年的考题。由于考试大纲附录了近几年的试卷,所以,前三四年已考过的题,一般是不会拿来再考的。这里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把前不久刚考过的题目拿来重考。例如,2000年理科第14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过了一年,2002年理科第11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同一个题目,只是改动了一个选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第二种情况是,考的是同一考查要点的内容,但变换了题型。例如,2000年和2003年都出题考股票价格问题,但2000年出的是辨析题,2003年出的则是多项选择题。第三种情况是,过了三四年的时间,则将原题拿来再考。例如,2005年第11题“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1996年文科第16题就考过。
那么,怎样答好选择题呢?
答选择题,首先要审题,弄清楚题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也就是考查什么问题,然后再据此去选择答案,辨别备选答案中哪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哪些是不符合题意的。要仔细阅读,全面分析,不要马马虎虎看一下题干,就急急忙忙去选择答案。因为有时备选的某个答案本身可能是正确观点,但并不是题干所要求的正确答案。有时同一个答案,因题干限定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可能对,也可能错。
其次,在弄清楚题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之后,就要仔细考虑备选答案的对错。选择题Ⅰ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即具有惟一性(有些考生选了几个选项,就是不了解选择题Ⅰ的这个特点,违反要求而丢了分)。选择题Ⅰ属于知识判断性的题型,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别判断能力,考核的内容往往是确定的,答案一般比较规范和标准,不易产生异议。只要复习了,又记忆准确,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答好的。从这几年的评卷情况看,选择题Ⅰ的得分率在各类题型中是比较高的。
选择题Ⅰ丢分的原因,首先在于复习不全面,一些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因而选错了答案。其次,在于一些考生对于一些选择题用经典作家或某个学者的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