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某一个论断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来命题的情况,不熟悉或思想准备不足。其实,引用原文或采用引文,是为了强调某个基本观点。所以,只要掌握了基本观点,又仔细审阅引文,推敲其含义,即使事先没有接触过原话,也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与此相类似的,是对2003年、2005年出的计算题,一些考生平时复习没有注意到,思想准备不足。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能够出计算题的知识点本来就不多,平时复习,只要注意它的分子、分母是什么,就能很容易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答案,并不很难。最后,在于考生对一些干扰项迷惑性大、比较难的选择题,不会识别,不会比较分析,而答错了题。
下面,再讲讲选择题Ⅱ,即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的特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或几个。不定项选择题是以知识判断为主但带有理解分析性质的题型,考查的重点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全面掌握和较深层次的理解,测试的能力要求比单项选择题要高一些。试题列出的几个备选答案,有些是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有些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考查,有些是对同一时期产生的几种现象的确认,等等。也就是说,既有对题干所列内容本身的深度理解,也有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可能都是对的,所以要特别注意仔细审题,慎重选择。
从这几年命题情况看,不定项选择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重大史实、重要会议或重要文献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2001年文科第21题、理科第23题通用题“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2002年理科第23题“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2005年第23题“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等,都是这类的题。
(2)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的深入和全面理解。例如,2004年第18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第24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第25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2005年第17题“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第18题“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第19题“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第24题“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题。这种类型的题历来都占较大比重。也就是说,考生复习时要注意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这里特别要注意,有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可以运用来分析不同章节的理论问题,因而可能出跨章节的题,测试考生是否全面、综合地理解和掌握。例如,2003年第18题“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按2003年考试大纲就跨了三章,考查三个历史时期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又如2003年第20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按2003年考试大纲,也跨了三章即第三、四、五章的内容。跨章节的多项选择题,一般难度比较大,得分率低,复习时特别要注意。
(3)几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关系或比较异同和特点。例如,1999年文科第22题、理科第25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2000年理科第18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2004年第2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就是这样的题。
(4)通过对引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测试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全面掌握。例如,2002年理科第16题“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2003年第16题“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2004年第27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等。如前所述,这类题,既有对引语的分析和判断,有时又有对古汉语的理解问题,所以,测试的能力要求层次高,得分率一般也低一些。考生在复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对一些主要现象、事物的特征或重要思想的内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例如,1999年理科第2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1999年文科第26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2000年理科第25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以及2002年文科第18题“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就是这类试题。
(6)对原著主要内容和重要思想的把握。例如,2002年文科第24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和2002年理科第22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2003年第23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2004年第23题“1959年底至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就是这类题。
(7)对党和国家的现行重大方针政策的确认、理解和把握。例如,2000年文科第23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2003年第24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第25题“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第26题“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2004年第16题“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2005年第26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都是这类题。
(8)从2000年起,和单项选择题一样,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也出了一些形势与政策题。例如,2001年文、理科通用第27、28、29、30题,2002年文、理科通用第28、29、30题,2003年的第27、28、29、30题,2004年的28、29、30题,以及2005年的第27、28、29、30题等。如前所述,2006年起将有意识地加强形势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结合。
(9)2000年以来,不定项选择题还出了一些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谚语或材料作题干,要求考生提高到理论上来回答,测试考生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2001年文、理科通用第16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试题虽然告诉你考核的是辩证法上的启示,但没有指出考核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又如,2002年文科第20题“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这道题也没有指明要运用地租理论,这就增加了难度。2002年理科第17题“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则指出要运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原理。2004年第17题“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则更是一道综合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题,具有较大难度。(顺便说一句,这道题的选项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在“同一性”前面加上“直接的”,就具有特定的含义,作为正确选项,可以推敲)这类题有难度,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注意联系实际来加深对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10)和单项选择题一样,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也出了考核新增加知识点的试题。例如,2000年理科第20题“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就是根据2000年考试大纲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知识点命的题,其中“及其实现”就是当年新增加的内容。2002年理科第27题“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包括”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就是2002年考试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新增加的知识点内容。2002年文科第18题“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通货紧缩”是2001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新增加但当年未考的知识点。对于2005年考试大纲中新增但没有出题的知识点,以及2006年考试大纲新增加的知识点,考生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11)和单项选择题一样,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也有重复考试的题。例如,2002年理科第24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2004年第24题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试题基本一致,五个选项中只改动了一个选项。又如,2004年第19题“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几乎原封不动地把1998年理科第14题“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拿来再考,五个选项也完全一样,只是排列顺序调整了一下。
(12)2001年试卷中不定项选择题部分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命题方式,就是2001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些试题,实际包括两个层次的测试内容,它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对题干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根据这个判断选出正确的选项。例如,在回答文科第19题、理科第20题通用题时,首先要抓住的关键词是“互联网上贸易额”,即购买和销售的总额,然后再根据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的原理,选出正确选项A、B、C。又如,在回答文科第20题、理科第21题通用题时,首先要明确租种优等地既要交纳级差地租,又要交纳绝对地租(从理论上说,劣等地只交纳绝对地租),然后选出级差地租含义的选项C和绝对地租含义的选项D。这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低。这几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没有再用这种命题方式命题。但这种命题方式仍应引起充分注意。
不定项选择题多年来一直是各类题型中得分率较低的。不定项选择题之所以容易丢分,客观上说,是不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不同,它的正确选项不确定,难以答得全面、准确,而且评分原则又比较严格,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就不给分。主观上说,则是考生没有掌握不定项选择题的上述特点,反映出考生对有关知识和理论的深层理解较差。
从试卷评阅的情况看,考生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时要注意思考,加强对重大事件、重要史实的内容,以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含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准确记忆;在应考时认真审清题意,仔细选择备选答案,千万不要蒙题。
(2)注意内容跨章节的问题。这是因为考生复习时是逐章逐节,一个考核点一个考核点复习的,而对某个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分析,在教材或大纲中可能是在不同章节论证的。出跨章节的试题可以用来测试考生综合理解能力。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对前后的有关内容要注意做一些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的工作。听辅导课时要注意老师在这方面的提示。
(3)平时注意时事政治学习。这是因为近些年来,不定项选择题也出了一些比较紧密结合实际、贴近现实、反映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题。有些就是形势与政策方面的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一个时期报刊反复宣传的,而一些考生可能平时很少看报、听广播,知之甚少而丢分。
(4)有的不定项选择题涉及的问题或史实,比较细,要求深,有点向专业课延伸的味道,一些共同课教材或辅导材料论述不多。对共同课考试来说,这些题难度就大一些,得分率不高。这在复习时应引起注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全面掌握。
其实,不定项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也是确定的、规范的。只要复习时记忆准确,应考时审清题干,是不难答好的。这也告诉我们,在复习教材或阅读本书时,对标有(1)、(2)、(3),或有“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或“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分子、分母,正比、反比等的内容,要注意记忆。因为这些内容比较规范,很容易出不定项选择题。
至于回答选择题的方法,可以用选对法,即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也可以采取排除法,即把错误的排除了,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也可以用一种方法选答案,用另一种方法来复核。
2.分析题
这是2003年考试大纲新设置的一种题型,是在知识判断、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应用性质的题型。它是综合了过去论述题和材料题的长处,突出了能力考查的要求,既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理论水平,又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分析题的分数增加为50分,更突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