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经的资本运行这一章节中,包含了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资本的资本运行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是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因为这一原理在选择题和大题中会有多方考察的可能性。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了几个重要的原理:
一、产业资本循环理论——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承担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等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的过程。
1.在资本的循环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整个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没有流通过程。如果资本家不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不能进行生产。同时,不出售商品,也就不能实现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互相连接的,资本只有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循环才能顺利的进行。资本在它的循环过程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过程即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形成新价值,创造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出售商品,使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以货币形式回到他的手中,并且使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
3.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不是三种类型的独立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形式。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还是它的所有的三个循环的统一。
二、资本周转理论
1.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1)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中因正常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2)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间,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它分为两种——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由于出现新技术核心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造成的固定资本价值的损失,并不能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有不断加速的趋势,因此,资本主义企业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用以减少和弥补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商品总量,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商品总量正相关。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第一,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M=m′vn。第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M′=m′vn/v=m′n。第三,节省预付资本量。第四,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Ⅰ(v+m)=Ⅱc,即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应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1)Ⅰ(c+v+m)=Ⅰc+Ⅱc
(2)Ⅱ(c+v+m)=Ⅰ(v+m)+Ⅱ(v+m)
(3)Ⅰ(v+m)=Ⅱc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意义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的平衡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同样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要正常进行,也必须符合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比例关系,即所要求的实现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制约着这些比例关系的顺利实现。
(2)资本的循环周期、再生产对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指导意义:从微观上讲,企业要顺利发展,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保证资本循环顺利完成的条件。其次要减少资本的周转时间,加速固定资本的折旧。从宏观上讲,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证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