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关系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特征是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规定和市场经济的体制规定在分配中的综合体现。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企业是在内部分工协作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独立财产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主导力量,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都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再次,企业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并得到收入分配的基本单位,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也是通过企业来发生的。最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通过一定的财产制度组织起来的。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也就是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资本组织形式进行界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指单个人出资经营的企业,也称个人企业或独资企业。这种企业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企业的财产责任也就是出资者个人的财产责任,个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即无限责任。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在一起;企业的设立、关闭手续简单,经营灵活,决策的效率较高;生产经营的利润独享,从这种企业财产的单一性来看,其动力比较充分。但这种企业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没有独立的生命力,即企业是与出资者个人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本身还不是一个法人实体;由于企业要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较大,一旦企业经营失败,出资者就可能倾家荡产,并且个人财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企业的信誉程度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人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的企业。合伙制企业也是自然人企业,它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在现实经济中,合伙制企业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分布在规模较小、资本需要量少的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合伙制企业的优点是:资本来源的途径比个人业主制企业广,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本,提高了企业信誉程度;由于是多人出资,企业的风险相对分散,为扩大企业规模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合伙制企业的不足是:由于企业仍然是自然人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因而各出资人的风险程度仍然是比较高的;企业的稳定性较差,在合伙人中一旦有人退出企业时,原来的合伙协议就需要重新修改,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存在;合伙人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几乎所有决策都要经过全体合伙者一致同意,这就容易造成决策的延误和低效率。因此,合伙制企业仍然是一种比较低级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在我国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是把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制企业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公司制企业通过特定的财产组织形式,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第二,公司制企业实行是有限责任制度,投资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这就有效地分散了投资的风险责任,降低了投资者的财产风险。同时,这一制度又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
第三,公司制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二、现代企业制度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一,解决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权责问题。
第二,解决部门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市场是交换的场所。
第二,市场是交换关系。
第三,市场是调节机制。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也是通过这种聚集和扩散功能来实现的。
从聚集的功能来看,市场把各种商品、各种资源以及商品和资源的需求者都集中到市场上来。当他们聚集起来的时候,处此之间就会发生交换活动。通过交换,生产者和需求者各自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能够继续进行着各自的经济活动。因此,没有聚集,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社会经济活动就不能继续。市场的这种聚集功能又是与市场的规模和发达的程度成正比的,市场的规模越大,它的聚集功能就越强,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对资源和信息的集中。
从扩散的功能来看,市场在发挥对资源和信息聚集功能的同时又发挥着扩散功能。这种扩散功能就是在交换的基础上,把生产者和需求者通过交换得到的各种资源扩散到各自的经济活动中去。市场扩散功能的实质就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的规模越大,它的扩散功能也就越强,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覆盖到哪里,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到哪里。
市场具有的聚集和扩散功能,以及市场在经济活动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市场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调节经济活动。
二、市场体系的性质和内容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应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市场体系。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3、金融市场
4、劳动力市场
5、技术市场
6、房地产市场
7、信息市场
8、产权市场
9、人才市场
三、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第一,企业自主定价。
第二,市场形成价格。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其一,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二,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其三,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有:一是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就业。三是稳定物价。
二、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计划手段
2、经济手段
3、经济政策
4、法律手段
5、行政手段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的职能必须由社会来承担,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不具有承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
第二,社会成员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生活的保障。
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实行上是企业保障。
第二,对个人来说是免费保障,造成个人不具有自我保障意识。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基本出发点。
第二,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
第三,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
第四,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三是城镇失业保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