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芳 雷雨 史春林
毛泽东思想概论备考预测
第一部分:备考预测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背诵要点]一、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一)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民族资本主义是进步生产关系;在不操纵国计民生范围内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有益于社会进步。(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
三、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阻碍生产力进步,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对象。
[出题形式]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两部分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特性可考多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背诵要点]
一、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一)一般特点:一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二是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三是历史上最进步阶级。(二)特殊优点:一是深受三重压迫,具有革命彻底性;二是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斗争;三是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结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和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三、无产阶级领导实质:共产党领导。
四、我党争取和实现领导权基本经验:(一)责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二)关键:建立统一战线;(三)策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方针;(四)支柱:建立革命武装;(五)保证:加强党的建设。
五、批判在领导权问题上所犯的两个错误:(一)陈独秀右的错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放弃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二)王明“左”的错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也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出题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和无产阶级领导实质可考单选。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我党争取和实现领导权基本经验和批判在领导权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可考多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背诵要点]
一、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性质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二)新的革命阵线: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四)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出题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可考多选。
4.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背诵要点]
一、提出:(一)1948年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二)1949年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一)主要经验:1. 国家政权成分:武装斗争和军队;2. 阶级关系:统一战线;3. 领导力量:党的建设。(二)主要纲领:由于中国革命两步走,人民民主专政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
三、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内容:(一)民主与专政辨证关系: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特征、最显著特点:对人民民主(建国初期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范围),对敌人专政;2. 民主与专政是互为条件、辨证统一关系。(二)各阶级地位:1. 领导者:工人阶级;2.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3. 团结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三)职能和任务:1.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以及世界和平;2. 对内:(1)镇压敌人,保护人民;(2)管理经济,发展生产;(3)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共产主义。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1. 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2. 阶级基础都是工农联盟;3. 主要任务都是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4. 历史使命都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二)人民民主专政特点:1. 衔接两个革命阶段;2. 扩大人民民主范围;3. 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出题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可考单选。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内容和实质可考多选。
5.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
[背诵要点]
一、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一)《井冈山土地法》:一方面具有伟大意义:我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另一方面也有缺点: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个人;(二)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原则性修改);(三)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通告:强调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还要取得土地所有权;(四)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五)1931年土地分配办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二、抗战时期:减租减息。
三、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一)1946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变为土改;(二)1947年刘少奇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三)1947年十二月会议毛泽东提出土改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要求;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四)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四、建国初期:保存富农经济。
[出题形式]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可考单选或多选。
6.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思想。
[背诵要点]
一、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一)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提出用民主的“新路”来跳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周期律。(二)建国前夕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建国后我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二、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共八大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964年毛泽东针对西方“和平演变”阴谋提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总之,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
五、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提出。
六、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出题形式]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有关思想可考单选或多选,而且要注意与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党的建设内容结合在一起掌握。
7.关于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
[背诵要点]
一、提出过程:(一)《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概念;(二)《实践论》、《矛盾论》: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首次使用“实事求是”概念;(四)《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
二、基本内涵:(一)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二)理论联系实际;(三)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
三、基本要求:(一)理论与实际统一:毛泽东比喻为“有的放矢”;(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本质一致;(三)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基础环节:一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毛泽东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四)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四、重要地位: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出题形式]实事求是提出过程、基本要求、重要地位等可考单选或多选,而且要注意把实事求是与哲学的实践问题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关于解放思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掌握。
第二部分:二类复习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一)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二)中国民主革命实质:农民革命;(三)农民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革命性,但贫农、雇农、中农、富农等阶层对革命态度不完全相同;(四)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领导。(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三、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基本动力:(一)构成: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二)本质:身受三重压迫,是劳动者。(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四、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一)革命性;(二)动摇性(妥协性、不彻底性)。(注意:可考多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一、提出:(一)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初步论述。(二)1929年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三)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新阶段》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二、内容:(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是客观条件。(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是主观条件。(5)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主观条件。(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农民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力军。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长期性。(注意:可考多选)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我党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革命正确方向,找到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注意:可考多选)
3.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一、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一)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保持独立性;(二)形成标志:国民党一大;(三)政治基础: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它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四)组织形式: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一)只剩下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退出革命营垒,但仍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压迫和限制。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发生变化,但王明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错误政策,丧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时机。(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建立:(1)我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瓦窑堡会议;(2)初步形成标志: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3)正式形成标志:《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和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谈话。(二)特点:(1)广泛民族性和阶级矛盾复杂性(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2)两个政权和两种军队合作;(3)没有书面共同政治纲领和固定组织形式;(4)处于有利而又复杂国际环境之中。(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的“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四)1939年中共中央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提出三大政治口号:(1)坚持抗战,反对投降;(2)坚持团结,反对分裂;(3)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五)策略总方针:(1)发展进步势力:即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中心环节。(2)争取中间势力:即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条件:一是共产党有充足力量;二是尊重他们利益;三是对顽固派斗争并取得胜利。(3)孤立顽固势力:即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采取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原则。(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壮大;(二)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三)我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通过。(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4.中国革命三大法宝关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关系:(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两个基本武器;(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三)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学说最显著特点。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三)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四)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中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是我党区别于其它政党显著标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自我批评。(五)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1)毛泽东认为党内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矛盾在党内的反映”。(2)刘少奇认为党内斗争的性质是思想斗争。(六)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1)延安整风运动内容:第一,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是中心任务。第二,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第三,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2)延安整风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一)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二)性质:非对抗性;(三)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完善解决:调整、改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改革。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一)敌我矛盾:性质:对抗性;解决方法:强制与专政;(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非对抗性;解决方法:民主和教育。(注意:可考多选)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一)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二)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三)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四)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6.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一)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毛泽东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制度作了“建立”与“建成”区分;(三)《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四)1961年会见英国蒙哥马利:毛泽东强调建设强大社会主义要花100多年。(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一)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首先宣布“四个现代化”宏伟设想: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这就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二)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提出建设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问题。(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一)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二)周恩来完整地概括了“两步走”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
7.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一、实现工业化是我党奋斗目标:(一)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并在《论联合政府》中基本形成关于中国工业化思想。(二)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和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结合在一起。(注意:可考单选)
二、毛泽东提出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个基本情况出发,注意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一)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他提出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注意:可考单选或多选)(二)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位置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特色:(1)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强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三)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针。(四)1962年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注意:可考单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