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是理科班的,最喜欢的功课是物理与数学。但在高考的时候,考虑到将来就业的便利,我就选择了会计学。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会计人的印象就是整天拔弄算盘与数字打交道,很乏味的形象。进入上海财大后,我渐渐改变了对会计的认识,发现会计学是一门实用而且不简单的学问。说起来,要感谢上海财大会计学系的老师们,当时上海财大会计学系有很多有名的会计学教授,师风严谨,而且学校也非常注意会计学的国内国际交流。记得刚入学不久,美国会计学会的会长就来校作了会计学的报告,很羡慕举手提问的高年级的同学。后来在大四的时候,系主任张为国教授也曾经组织国我们几个学生与美国来访的会计学同行们进行过交流。当时,学校校长汤云为也是会计专家,作为一名会计系的学生在学校里感到很自豪,但是专业课也是最多的。
经过6年多的实际会计工作,我对会计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从根本上说,会计学是一门管理科学。尤其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与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信息反映功能更加强大,也更方便,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会计人员们能把工作焦点从被动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反映工作转移到计划、预算与管理控制的工作中来。同时,会计工作与法律、各种业务内容等外部环境的关联比较密切,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基于多方位知识的综合判断,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做好一名会计师,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是做不好的,因此,会计师是注定要辛苦的职业。
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好像并没有对会计有很深的认识,他们并不理解会计学的功能与意义,更不了解会计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水平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我想,作为一个会计人,不能埋怨社会的不理解,只能加紧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是根本改变社会形象的出路。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最苦的就是既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又要参加无数的考试。自从9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完备而有严格的会计考试制度,会计人从此走上了艰苦的考试之路。好像会计考试是我国职考当中最为庞大的队伍。先是职称考试,考完初级,考中级;考完职称,而后考注会。虽说,考注册资格,不是会计人从业的必经之路,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绝大多数会计人都会一试的。1997年,对我而言,是一个考试年。5月,我参加了会计师的职称考试;同年9月,我又参加了五门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1998年元月,我又参加了全国MBA研究生的入学考试(GRK)。每一考试之间的间隔是4个月,扣除每次考完1个月的放松期,每个考试都需要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去准备。当时,我在总公司下属的一个二级公司负责全面的会计工作,从跑银行、税务、记帐到出报表、写报告,全是一个人做,辛苦自不待言,甚至因累而病不得不休了1个月的病假。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不得不抓紧每天下班后的晚上时间去看书。好在所有的考试都顺利通过了,也是劳有所得吧。
由于我国的会计考试制度日渐完善,考试内容也注重实用性,因此通过考试确实使我把会计知识系统地整理了一遍,对很多在工作中模糊的问题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要做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只会应付考试是不够的。既然会计是一门管理学问,我想应该在管理学上了解的更加专业一点,因此就去读MBA.有的同学说,你读什么MBA呀,MBA的核心课程就是会计学。但是,通过MBA1年的学习之后,不但发现了自己很多需要补充的知识,而且在各方面的能力上也需要提高,MBA更注重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读了MBA对会计学的管理功能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后来,在一次MBA课间的休息时候,我遇到了一位CGA的咨询人员,他对我详细的介绍了CGA的情况,于是我又申请了CGA的学习。我读CGA,是因为会计有国际化的趋势。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会要求经济信息的全球可理解性,会计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必然有国际化的要求。
就这样,我的8小时之外的时间几乎全部被学习占用了。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生活的节奏一直很紧张。曾经有几位好友,酒后意气风发,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其实,最好是何其难,如果事事尽力而为就很难得了。面对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为了跟上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选择做一个会计人,就是选择了一个注定辛苦的会计人生。
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会计人能尽快地在知识和能力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同行们,惟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尽快融入世界大潮,而在经济运作上不受制于人。但是,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会计人来说,这显然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事情,路慢慢其修远兮,惟有埋头努力很长时间,才有机会昂首挺胸地说话。我相信,中国的会计师们终将会以自己的能力赢得国人与世界同行们应有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