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三遍成绩之后,我笑了,中级考试尘埃落定。财管61、经济法68、实务63险过。
回想近三个月的备考历程及考试经历,心里暗叫一声“侥幸”。我是3月7日拿到教材的,而3月16日我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正式复习备考是从这时侯开始的。
每天上班时间不用说,肯定是给公司的,因为是新来的,不好意思将书本带进办公室去看,况且这是一家较为正规的集团公司,其管理较为严格。所以每天6:30晚饭之后,就开始看书。一般看到晚上11:30左右,另外每天早上6:20起床看书。
当然,学习得有计划。因为时间有限,我原计划将实务放弃,重点攻余下的两门。先将书囫囵看一遍(大约10天时间),不必精读,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管它,只求掌握全书的知识结构,让它在脑子里面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是第二遍精读,力求理解并记忆每一个知识点,然后辅之以同步训练习题(我用的是新华会计网的习题,感觉有很多地方是错的,所以我只做单选题)。将教材过了两遍之后,时间差不多到了4月中旬了,心中也有了点底。
于是,自己提出了“保二争三”的口号,给自已加压,在保证通过两门的基础上,争取能过三门。
余下的时间,我是这样分配的:
1.每天早上一个半钟学习经济法,主要是看教材和习题集中的每一章节的综合题。看综合题时,一是看它的解题思路,二是仔细体会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将它与教材结合起来学习。
2.每天晚上下班时间除了做一章财管的习题之外,主攻实务。当然实务的学习方法也同上: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精读。因为时间较紧,所谓的精读也就是对重点难懂的章节进行精读,并做题(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合并报表等章节),其它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一看就能明白的章节,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做几道题就行了.总之,把这一阶段的学习重心全部放在实务上,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5月15号左右。五一长假期间,我仅抽出一天时间陪家人。其余时间,也是在学习中渡过。
3.临考的3-4天,我开始做辅导习题上的模拟试题,三门课程的试题,一天各做一套(主要做单选,多选及综合题,判断题除了经济法的之外,其它两门的基本不做)。做一道题对一道题的答案,对的,就OK,错的,就看习题上的解答。
再说说考试的经历吧,因为没有带手表,无法掌握时间,也就把握不了做题的进度. 尤其可气的是在填涂标准化答题卡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我以前经历的所有标准化考试中,答题卡的顺序都是以5为单位,横向排列的,可偏偏这次考试的答题卡却是以5为单位纵向排列。当我把选择题涂了一半时,才发现这个致命的问题。心里暗自骂了声“妈的”之后,无奈地擦去,再重新填涂。所以第一门财务管理的考试,我最后一道题没来得及做,考试就结束了。5555,财管可是我自认为学得最扎实的一门课。
第二场经济法考试的时侯,我依然没有手表,可我决不允许自已两次犯下“做不完题”这么低级的错误,于是我有意识地加快了做题进度,对选择题、判断题凭第一印象,快速做完,然后再去苦心经营后面的问答题及综合题。还好,大约提前半个钟答题完毕,然后我再从容地检查前面的选择题、判断题。
第三场实务考试,我也如经济法考试那样快速做题,只是参考了专家的意见,将判断题留在最后去做。可能本人对这门课程的练习做得太少的缘故,最后一个合并报表的大题,尽管被我猜中,且之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过训练,可上考场时还是不知从何做起,可叹!胡乱做完最后一道题之后,大约还有20分钟,我再回头做判断题。可判断题有三四道题我实在拿不准,就先将它放在一边,去检查前面的选择题,然后自己粗略地估一下分数,大约在60分左右。心里一阵发冷,心有不甘,万一还错了两个选择题,岂不白忙活了。正盘算着,考试结束铃响了,我一咬牙,赌一把,听天由命吧,随手把四道判断题填涂了。这就是所谓“谋事在人,成事由天”。
总结一下考试经验吧:
1.把握时间,把握答题速度很重要(这是废话,谁都知道)
2.字迹一定要工整,最低限度也要让改卷老师能认清。有例为证:本公司一位同事同我一起参加考试,她只考两门,且考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投入的精力绝对比我多;人比我年轻,记忆力绝对比我好;用的是东奥的习题(呵呵,应该比新华会计网的要好一点吧),且考完之后,同我对答案,感觉她比我答得要好。可成绩出来之后,她60分,我68分。她不服气,问我原因,我思考了一下,很负责地告诉她:可能是她的字写得太烂了。说实话,她平时交给我的资料,上面的文字我都要连猜带蒙带问地搞懂,何况紧张的考试。
3.文字类的题目,要尽量填满试卷的答题位置。一是为博得改卷老师的同情,二是自己泻恨(您不让我过,我就不让您好过,看得累死您)
4.平时多做点善事,好人好运,说不定真有神仙能帮您蒙对几道判断题。
好了,我的中级之旅走完了,有苦有乐,有累有笑,有付出也有回报。将其成文,以作记念。本人现正开始注会之旅……(作者:驼铃哑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