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风堂
说来很是惭愧,虽然中级职称的含金量并不高,我却前后花了三年时间,尽管今年通过的分数不高,但还是要总结一下,希望你不要再和我犯同样的错误。
第一年:
2002年,我第一次报考中级职称考试。因为之前类似的考试从未失过手,所以毫不犹豫报了四门,由于太过自信,对实务一有点轻视,加上那时要经常加班,所以在时间分配上就偏向了其他三门。成绩下来之后,其他三门通过,实务一54分(财管74分,真得很浪费)。当时,自已也不以为然,心想这么忙能过三门,也不错了,明年只有一门,很轻松的。
第二年:
2003年,因为只有一门,压力还不是很大,学习计划是每天按步就班地复习,再等到五一长假集中冲刺强化七天,到5月19日号应考就没有问题了。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非典,考试延期。一听到考试延期的消息,人整个就松懈了,心想还早呢,等提前一个月再看书吧。
可更要命的是,7月底,我被公司安排出差(一直到10月底才结束),那时就一下开始紧张了,因为如果不出差,一个月的时间还够我复习,但一出差就没底了。
结果可想而知,出差在外,学习环境不好,还有无聊的应酬,根本没法保障足够的学习时间。
考试结果,不言自明,虽然我也做了努力,但还是以57分告终(这年的考试我最难忘的就是最后的那道现金流量表的题目,11分,我最多两分。现在还记得当年的考场,和看到卷子时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想法“今年肯定完了”)。
这次的考试对我打击很大,一直到今天还心有余悸。对于考试,我一向很自信,但事实却让人很难却又不得不接受,权衡再三,我选择了放弃,专心继续我已开始的本科自考,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第三年:
2004-2006年,娶妻、生子、拿到会计本科毕业证书、重新报考我的中级职称考试。
由于书晚到,所以到年后3月份才静下心来开始看书,当然,晚上还要做饭、花一点时间和老婆一起照顾儿子。(白天我们上班,请阿姨带儿子,晚上全得靠我们自己,所以我这次考试很是连累我老婆,一个人照顾孩子很不容易)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财管基础还算不错,过了五年没有全部忘掉,所以复习时没有太大压力;经济法也感觉还好,所以复习的重点就在放在了实务上。一方面是实务教材有修改,有很多新知识,另一方,当年就是栽在这里,所以不得不特别重视。
由于岁月不饶人,还有面子问题,也就不允许自己多花时间在中级考试上,再加上过去惨痛的经验教训,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考试。为了增加保险系数,我报了网校的培训班(基础班、习题精讲班、冲刺班一个不少),还买了东奥的习题集和考前6套卷。
不过,因为时间紧,基础班只挑了重点章节或不太明白的地方听了;精讲班只字未听,很是浪费;冲刺班每门课只3个小时且非常重要,所以全听完。而东奥的习题集只是做了跨章节综合题和模拟卷,各个章节的都没时间做。考前6套卷是真正放在考试前做的,考前头一天还在做财管卷子。
最后,很幸运,三门课都通过(财管79分、经济法66分、实务69分),终于甩掉了一个包袱。
总结经验教训(建议):
1、不要轻敌。
考试是全面的综合测试,有运气成份在里面,但想凭着一知半解的知识去通过考试,那概率是非常低的。
2、多做题。
看题目会,做起来就不一定会了,通过做题目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考试时间紧,平常多做题可以增强熟练度,在考场上能够争取更多的思考和检查时间。
3、参考培训班。
如果条件允许,就报网上的培训班,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重复收听,而且课程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过的(我这次听的是闫郭张的课,因为我在网上下载的免费资料就是他们的。但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先在网上找点资料听听再做选择)。嫌钱贵的话,可以两个人合报,这样会节省一半的钱。若没有上网条件,就报面授的培训班,这都好过自己在家苦读,若你的悟性高还好,但万一没参透,考出个58、59,哭都来不及。算算投资回报率,花钱参加培训班也是合算的。
4、慎重选择习题集。
这是最令我痛心疾首的地方,当年,没找人咨询,稀里糊涂地买了一本****出版社的书,典型特征就是选择题只告诉你答案是ABCD,根据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选择(真是误人子弟啊),其他的题目更别说了,所以经常感觉题目答案不明白或怀疑有错,但又不明就里,只好将就带着这些疑问进考场了。这次,问了我的CPA同事,买了他推荐的东奥习题集,感觉真是不错,除了每道题答案的详细解释之外,网上还有答疑,这样就根本不用担心不能理解或者和习题的印刷错误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希望我的经验教训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下一站,我的目标是9月份的CPA,希望能够看到你同行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