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罗列
1、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用电子邮件联系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2、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人数中,4500万网民是青少年,4500万青少年中有1650万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截止到2004年7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万家,上网人数达到90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未成年人占17.3%。
3、《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指出,网民上网看新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9%,随后依次是玩游戏、下载音乐、查找资料、聊天等。而经常访问的网站中,前5名分别是新浪、搜狐、网易、百度和雅虎,基本都是中文的门户网站。
4、在网民的网络行为上,阅读网络新闻是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功能,占65.9%;处于第二位的是一般浏览,随后三个常用功能均与娱乐有关:经常或总是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或总是玩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5%;而经常或者总是下载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上网多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在校学生大约80%上网。
二、原因分析
一是网络不文明行为令人生厌。
二是黄色淫秽信息令人担忧。
三是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令人气愤。
四是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
五是不法软件对网络安全破坏严重。
另外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刻,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更加的突出。首先,青少年容易受到精神污染。其次,容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其三,给青少年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其四,青少年上网给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三、措施对策
第一,加强监管及立法。
第二,在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中间,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切实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研发。
四、参看文章1
救救青少年
近日,据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透露:被抓获的青少年犯罪当中,有近80%的人通过网络受到诱惑;这些人因为沉湎于网络,或者受到网络黄色信息的侵蚀,作案甚至作大案,进行诈骗、强奸、抢劫、抢夺的犯罪比例非常高。
按说这并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关心网络和青少年问题的人们都不难想见。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个关键成长阶段,年龄和心智的局限,加上荷尔蒙的加速分泌,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噪动不安当中,并且自控能力较差,外界的一丁点儿刺激或诱惑,都有可能会引领一个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当然是有好有坏,其中严重的甚至误入歧途。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必要的约束与引导是不能少的。而在科技影响生活的今天,对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也同样需要约束和管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给人们文字、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对此有人说“有需求才会有供给”“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大大小小的单位团体,都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否则听任其中一些成员随意胡为,危害的还是大家,更何况网络问题相当复杂。
网络是个虚拟的大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这个社会同样需要规范,需要打击违法犯罪。据《人民日报》报道,6月底以前,公安机关将在全国重点网站、论坛设立网上“报警岗亭”和“虚拟警察”,接收网上举报、求助,及时发现、制止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公开警示网上轻微违法和不良行为等。此前,中央十个部办从4月份开始,已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这些做法都很有必要,有利于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也有益于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每当遇到此类规范网络秩序的行动时,总有人发一些牢骚。笔者则不以为然,因为现实情况是,党和政府对网上舆论相当重视,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由网上提供线索和思路而促成的。当然,对网上舆论和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放任不管,毕竟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网络犯罪行为,因此,不论网民还是网站,都应该把握好一个底线,那就是健康有益、不得违反各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
将心比心,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邪路。可实际上有那么多的青少年,在吸取网络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受到其消极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家长忧心忡忡。对待网络,像去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山西省方山县关闭县城所有网吧的做法,固然饱受争议,可其中也饱含了太多的无奈。因此,在不关闭网吧、不限制上网的前提下,净化网络环境就成为必然选择。
网络是个伟大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奇迹,使世界各国的人们受益匪浅。如何兴利除弊,消弥其副作用,这是个永恒话题,因为网络应用,无论从时空方面还是功能方面,都正日益向更宽广的方向延展。对各级政府来说,既要让人民群众照常上网,享受网络带来的诸多益处,又有责任尽量避免网络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副作用,可谓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展2
网络“黄渣”何时不再泛起
进入4月,一场网络“扫黄”专项行动再次席卷全国。
中央重视,群众支持,短短数日,战绩频传。网民们的眉头舒展一些:“黄潮”大面积退却,不用再烦恼网上强行跳出类似“激情一夜”、“情色天地”的广告和文章;也不必提心吊胆于家中孩子一上网便被“情”、“色”团团包围……
但是,且慢轻松。先看看以往专项整治的“扫黄”战果。2004年,3个多月关闭境内淫秽色情网站1442个,200多名犯罪分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5年,两个月里关闭存在淫秽色情和不健康内容的视频聊天室房间7000多间,破获利用视频聊天室传播淫秽色情案件120多起;2006年,北京网络媒体制定“文明办网”的自律公约,新闻网站纷纷响应文明办网倡议。公安机关共发现、删除互联网上淫秽色情信息6万多条,关闭3614家非法色情网站。
一出拳即“成绩斐然”,足见色情网站猖獗到何种地步!也可见集中的整治,短期见效显著,但持久的问题更需思考。网络色情年年“专治”,年年重出江湖,不少人担心:今年专项整治为期半年,半年之后呢?网络“黄渣”会不会再度泛起?
打击犯罪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我们需要“重拳出击”,但也不能忽视“日常防范”。前者固然可以集中优势火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慑力,但日常防范更是持久之道。
举个例子,为了使网络扫黄制度化、主动化,许多知名网站都设立了“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这是个好思路,体现“人民战争”的特点,但连这样的措施都难以遏制“黄渣”泛滥,重拳成果能维持多久?
“严一时松一阵”,让不法分子和色情网站有了“抗体”,学会“你进我退、你打我藏”,更严重的是,那几千家色情网站,几万条、几十万条不良信息,就在“春风吹又生”中,继续毒害了不知多少青少年,污染着整个社会风气!
日常防范,治本之策,其实比重拳出击更难。它直接体现的是政府监管思路、企业社会责任感。当“黄网”背后利润丰厚,而涉黄违法成本低廉,有多少互联网公司和服务供应商能够抵制这样的“诱惑”?当“情”与“色”始终难以在法理上界定,那种“穿一片布是低俗,挂两片布是艺术”的争议又怎能平息?当黄色网站泛滥始终得不到控制,“防沉迷”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如若不能建立与时俱进的综合配套的管理办法,也许,永远不能从根子上拔掉网络色情的毒钉……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的监管规律,全世界都在摸索之中。我国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有心人已经发现,今年“扫黄”风暴不仅长达半年,“运动战”开始演变成“常规战”,还将“派遣”网上虚拟警察、增设“报警岗亭”,以“技”制“技”……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半年整治过后,“扫黄”成果中,不仅是关闭了多少色情网站,更重要的是,明年此时,“黄渣”不再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