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又称为“界说”,揭示概念的内涵或者语词的意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内涵的定义称为实质定义,揭示语词的意义的定义称为语词定义。辩证逻辑对定义要求从某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发展变化中,全面地研究对象的一切联系,“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列宁全集》第32卷第84页),从而具体地揭示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
申论作为考查公务员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这项能力不仅仅是概括题的要求,也是定义类题型的考查目的。
定义类题型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山东2006年省考,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链接,字数不超过300字;
2、 山东2007年省考,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为一种公益文化。根据以上资料,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国考2007年第三大题第2小题,根据给定资料6,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
4、国考2010年第一题第2小题。“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这几种提问都属于定义类题型,解答这类题时需要按照定义的要求及特点逐步解答。
首先需要确定这个需要定义的特定词的内涵,即概念中反映对象的特定属性,通常内涵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简单推导。
如“环保错位”从字面来说,是环境保护的错误方式或环境保护中不正确的位置排列;如“地荒”这个词,“荒”的词义是“缺乏、严重缺乏”,并存在水荒、油荒等词,这个词字面意思就是“土地供应不足,可利用的土地缺乏。”;如“慈善”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出于同情心对他人进行帮助”;如“公益”根据字词本意可推出应是“有益于公共利益的行为”。
其次要从给定资料中找出特定词的外延,把握好外延的关键是不仅找出特定词出现的位置,更要用语言要素构成语句的方法把特定词与特定事实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词定义得全面、准确。
如“环保错位”出现的位置是2010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材料的第2自然段,在提出这个词之前有一段介绍日本兵库县经济取得巨大效益的经验,即“先污染,后治理”的不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环保做法上的错位给兵库继续发展带来严重后遗症。要准确把这个段的意思在一个词中阐明,可按以下排列方式把语言要素组织成完整句子:
主体(资料中特定词执行者或者特定词关系的主要对象)+问题+危害性+措施
所以“环保错位”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的错误理念。兵库县在早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填海造地,而忽略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造成巨大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物的灭绝。之后,为改变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日本又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立法,增加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地方、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这样的作答程序就可以把一个词内涵与外延说清楚,从而全面揭示出词的意义并达到定义类题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