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导 | 试题资源 | 下载中心 | 个人博客 | 图书中心雁过留声托业考试 | 考研专区 | 司法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法硕专区 | 中高考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1考网 >> 公务员 >> 复习指导 >> 申论 >> 正文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2 14:58:21

  2009年国考申论试题,围绕同一主题,下设加工业低端化与粮食安全两个子问题。在一次考试中糅合两大问题的材料,是以往国考申论所没有过的,体现出命题思维上求新、求变的特点。但同时,两个课题又是有联系的,内在的精神实质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管有些题要求作答的考生并不相同,有地市级以下和省部以上之分;但是所有考生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所要把握的应对原则也是一致的:都要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宏观上把握问题,从具体的观察点上切入问题。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一】主要为理论型材料,隐射了本次考试的试题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为理解全部材料定下了基调。暗示一下问题都是围绕此主题展开。材料中含有两层信息,随后,材料概括表述了2007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指出“提高中国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两者结合,可得知本次考试的一大主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等方式,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这一主题可在材料2-7中得到印证,材料1的这层意义统摄以下6条材料。

  同时,第一则材料还揭示了国家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的政策方针,即2008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在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同年9月30日,胡锦涛在安徽考察,对小岗村村民做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承包制度的表示: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层内容的末尾也是第1条资料的末段,概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这层信息统摄材料8至11,与应对国际粮食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密切联系。

  【材料二】为事实性材料,以辩证性思维先描述广东在经济发展上曾经取得很大的成功。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了广东的产业结构硬伤,事实依据就是以东莞为代表的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低端化生产模式,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接着,又进一步阐述为了应对这种传统模式,广东发展现代化重工业,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三】本条为事实材料,介绍了东莞某企业林老板的谈话,暗含问题,对应第二大题1小题。由于试题要求依据本条材料作答,只有了解材料中林老板谈话内容,才能概括谈话主旨,指出其心态中在中国企业家中的普遍性,揭示这种心态的危害性,并联系其他材料,指明纠正这种心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向。

  【材料四】以林老板为例,展示产业转移取得成功的案例,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瓶颈是缺少高技术人才。为作答第一题提供信息要点。

  【材料五】重点介绍了东莞模式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危机,明确指出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并非明智的选择,表明低水平模仿加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模式难以持续,既可作为第一大题需要概括的问题,又可作为第三大题1小题驳斥“欢迎沿海地区产业口号”、提出不能进行盲目转移观点的论据。

  【材料六】通过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成功实例,以及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表达我国政府和企业可借鉴日本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验,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超越。从材料中提取成功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是提出对策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条对第二大题1小题、第三大题1小题略有参考价值,但无直接引用的必要,可略读。

  【材料七】可以看作是通篇材料的过渡段,话题从工业领域自实然过渡到粮食加工业,从粮食上的产业链上端说起,引出粮食问题。对全部试题均无直接利用价值,略读或跳读即可。

  【材料八】主要指出了当今全球粮食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的重要作用。此材料是作答第二大题2小题的思路参考,对形成正确观点有重要意义,即粮食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一味提高粮价而不考虑社会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显示是不可行的。对第四大题写作题的解答也有一定意义,可作为文章中过渡分析部分的论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引出下文的深入论述。

  【材料九】以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和记者的对话为载体,在对话中站在政府角度的Z先生来对粮食问题表明观点,蕴含着重大的政策方针和对策思路,是辨别粮食安全“四点对策”的认识依据,是文章写作的重要论据,特别是直接支撑着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思路。此条材料可与材料1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胡锦涛考察讲话和Z先生的谈话,分别指出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耕地、提高种田补贴、调控农资价格等原则和措施,其中,胡锦涛是从宏观战略的层次提出总体思路,如“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总体方针;而粮食局领导则从执行层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等,可视为胡锦涛“靠政策发展粮食生产”方针的具体落实,把总体方针与具体措施结合起来,经过适当的整理,就可以形成较为全面的对策。

  【材料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粮食问题,说明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绝不可高枕无忧。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讲话,以及美国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来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国内粮价走低、国家政策补贴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速度的形势,说明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对于作答第三大题2小题和第四题具有参考价值。

  【材料十一】借某网友之口,谈了一些对粮价问题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因此,尽管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缘起于此,也不必详读,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提炼出主要内容,看到了试题中对材料主旨的概括就不必再看材料原文;另一方面,虽然问题出于此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钥匙却不在此处,而主要看材料1、8、9的有关内容。

  二、问题解析

  第一大题为典型的概括题:

  对30年来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即概括主要问题。只要材料中的消极部分都为采分要点。这既是考察考生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认知,也在考察对材料的归纳和提炼能力。此题应把握“一切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一切过去的事情都要为当前服务”这一认知原则,抓住“当前”这一关键提示,侧重于概括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按照“现实与材料的结合”原则来查看给定资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缺乏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导致的粮食安全、有效需求不足,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的问题。作答此题需要注意审清题意,围绕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阐述。

  第二大题为分析题:

  第一小题要求通过一位广东老板的话,揭示其心态反映的本质问题,要准确作答,就要抓住题目中的“本质”二字,把林老板谈话同我国经济中存在的背景联系起来,联系到生产经营者普遍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核心技术研发的问题,进而概括出我国企业发展模式低级落后这一带有普遍性的客观现实。任何人的思想、心态和观点,都必然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找到谈话与材料所反映经济、粮食安全领域所存在问题的契合点,此题——“老板谈话蕴含着什么谜底”便不难破解。需要注意的是,作答材料不仅为给定材料五,只要涉及到此类问题的材料都要为之所用。

  第二小题则要先判断,提高价格对保证粮食安全是否有道理,然后再说明理由。必须依据粮食安全对策的有关理论,并联系题目的上下文,完整地、辩证地认识资料观点。此题关于提高粮价解决粮食问题,本质上观点是有问题的,作答依据需要借助给定材料一中胡锦涛和农民有关粮价的对话,以及材料九Z先生对粮价问题的态度。目前主要粮食品种供大于求所以提高粮价不符合供求关系。接着还要搜集论据分析此观点的错误。

  第三大题为对策题:

  第三大题包括两道小题,要求省级以上考生作答。其问题一个涉及产业战略调整,一个涉及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前者应结合我国经济中地方政府缺乏产业战略眼光和产业布局意识、盲目招商引资、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重视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高效高附加值产业产品的扶持开发等实际问题,说明内地省份如果缺乏明确的产业规划和完整的产业战略、合理的产业布局,必将重复东莞等地走过的不可持续道路,付出高代价、换来低价值。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眼长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符合本地实际和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的、有前途有生命力的产业,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才能给这个地区带来真正的利益。

  后者为辨析正误题,是2008国考“答复初稿改错”题的翻版,即对策的变形。所不同的是,2008年改错题并不要求指出表述方面的失误,而2009年则要求表述与内容问题一并指出,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对研究会专家意见,要在语言表述、对策内容两个方面都指出错误,难度无疑高于单纯内容辨误。现撇开资料给出的专家意见条理性失当、语法错误等表述方面的问题不提,仅在对策内容上,第一步要指出存在的不足,第二步要提出自己的更加完善的意见。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思路是: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可从六方面阐述对策: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利用非粮食物资源,3、加强粮油国际合作,4、完善粮食流通体系,5、完善粮食储备体系,6、完善粮食加工体系。

  可以针对题目的具体实际,指出依靠国际组织的粮食援助是无法根本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国家自立的战略利益的,粮食安全应立足于自主保障,必须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可针对资料中一些专家仅仅依靠加大投入的观点,指出这是不足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宽领域、多视角地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深入分析研究粮食生产问题,从总量、品种、结构、供求上全面掌握粮食安全情况,才能做到粮食安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可提出针对国际粮价波动、国际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加剧的新形势,积极研究新对策,完善政策措施。要针对材料给出观点的不足,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确保生产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资源。有关部门要做好扶持粮食生产基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价格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第四大题为文章:

  本大题既是共同的题目,又有不同的侧重要求。如省级以上要求写得好——一是宽,视野开阔,一是深,见解深;执法类要求写得专——从一个角度切入问题,把资料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谈得深刻透彻。题目为自由命题,资料还包括产业转移等问题,这是否表明作文可以脱离粮食安全抓住资料的任意一角进行发挥呢?省以上和行政执法类有较明确要求,那么市级以下普通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呢?文章立意构思的关键在于题目第一句话:胡锦涛总书记下河南、走安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经查,胡锦涛在豫皖考察的目的在于新农村建设,做出的主要指示在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而与给定资料的结合点在于:他指示,抓好粮食安全。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一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必填项) ·注册用户·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今日推荐
    最新新闻资讯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农民考公务员如何更具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录三部门将试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考录向基层倾斜应鼓励也需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评论:招农民公务员别流于口号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国考”在前 农民如何脱颖而出?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评论:公务员招农民彰显平等进步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农民考公务员如何更具操作性?(图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公务员招考工人农民意味着什么?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新华时评:公务员考录改革彰显平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2011年公务员考录创新举措:农民10-12
    普通文章[公务员动态]中国公务员招录将试点“农民当官10-12
    最新复习指导
    普通文章[英语]名师辅导:考研英语阅读“三读法10-12
    普通文章[英语]2011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高分突破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完型填空三大出题点10-12
    普通文章[英语]2011考研英语新题型考察要点及备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六)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五)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四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三)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二)10-12
    普通文章[英语]考研英语特训:看阅读记单词(一)10-12
    最近试题资料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最新增值资源
     
    1考网简介 | About 1kao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04-2010 www.1k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务员考试 MBA论文 考研大纲 中国1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