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剩下的20天里,怎样才能高效复习?”“越是到了最后的复习阶段,越是无从下手,问题一大堆,可只剩下两三周了,继续看书做习题还有用吗?”“高考越来越近了,还是觉得特迷惘,应考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能请名师为我们点拨一二吗?”……近日,本报高招咨询热线(0591-87095588)不断接到考生们要求,希望在临考冲刺阶段得到名师的指点。
考试,也要讲求方法和技巧。在付出同样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够收益更多?掌握考试和复习的技巧,让自己事半功倍,在仅剩三周的复习和考试时间里,最有效地增加分数,争取高分。《教育周刊》本周为高考生们献上一道备考大餐,由福建师大附中、福州三中高三年段9位名师倾情传授高考秘笈。
名师们提醒,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往年总有一些考生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倍感遗憾。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在冲刺阶段,如何抓住复习要点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本周一、三、五三个晚上特邀福州一中高三年段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特、高级教师为考生们答疑解惑,指导复习方法、分析自身不足、寻找解决良方。(各学科接听热线安排详见右边边栏)。
连续4年来,每逢高考高招,《教育周刊》均为考生家长倾情打造全方位的服务特刊,从高校招生到温书迎考,从心理保健到志愿指导,从考试录取到新生报到……我们始终关注招考动向,服务万千考生!近期,《教育周刊》还将推出一系列策划活动,敬请关注相关报道。
语文复习
指导教师 薛章辉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重视学科新变化 加强作文审题训练
在最后20天的语文科复习中,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牢牢抓住今年高考语文学科的新变化,尽量保证少失分。今年福建省高考的《考试说明》当中,语文学科的变化最大,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中外文学名著阅读这两个部分,共计20分。
【备考建议】
在复习文化经典部分,以《孟子》为主,兼顾《论语》和《庄子》。从《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看,要求考生一方面要能翻译其中的语句,一方面要能弄懂孔子、孟子、庄子所阐述的思想。“仁义”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与民同乐、反对战争。《论语》中体现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其法律思想基于仁,实现仁则要靠礼去规范和强制;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达到完美统一。《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体现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这一阶段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复习材料进行巩固,有助于理解这三部文化经典的观点和态度。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善于抓住重点,篇幅太长的可以舍弃,字数太短的如《论语》语录句等可以省略。
在复习11部中外文学名著时,主要掌握思想内容、精彩片断、主题思想、主要人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名著阅读题量四选二,选择性较大,准备复习材料时要注意有所侧重,重点准备几部经典篇目。例如:《红楼梦》可以重点抓几个人物,宝、黛、钗和凤姐等。林黛玉要突出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选择些表现她的性格多愁善感的细节;而贾宝玉则选取表现他的率真、顽劣、叛逆的情节加以记忆。答题时注意命题要求,切忌因字数不够被扣分。同时,答题要注意语言规范。首先,语句要精炼;其次,遣词造句要富有表现力。例如:市质检考题要求学生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许多考生表述语言过于直白,仅是罗列人物却没有将事件表述到位。
此外,也要加强语基的识记复习。不遗漏任何一篇一句必须背诵的内容,尤其要注意默写的准确;常见文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诗歌意象的意义、常用的修辞方法、常用的表现手法等。
【复习重点】
占70分比重的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注意四个方面:
1.审题训练非常关键。作文一旦离题得分将在三类卷以下。例如省质检作文要求以《我忧我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中有两个“我”,要求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来写,但有些学生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入手,写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再到鲁迅“弃医从文”,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篇是古人的忧、古人的思,没有结合到“我”,这就偏离了文题的要求。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应当抓住“我”感受最深的“忧”去写,有感悟性地加以议论评析,不能既忧此又忧彼。
2.审题要重在审“文体”。近年来高考常见的作文文体有三种: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主题不设限作文。其中主题不设限的作文是近年常见的考试类型,考生可以从多角度切入,写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内容,但不要写成话题作文。以《我忧我思》为例,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写作,可供选材的空间大:大到忧国忧民,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忧愁,比如治安问题、环保问题、出国问题、教育子女的问题、反腐倡廉问题都可以写。文题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不易偏题、离题。
3.积蓄写作素材。最后20天时间,考生可以看些报纸杂志上的美文,将其充实到自己的写作素材中,应用到考场上。例如:《海峡都市报》今日时评文章、《意林》杂志、《美文》杂志、《杂文报》等。在举例应用写作素材时,注意多采用鲜活的事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杨丽娟追星事件等等。也可以将古诗文运用到文章中,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使文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4.临考作文要特别注意写好开头两段,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造成视觉冲击力,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在文章中间部分要有亮点,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卷面的整洁,克服错别字、字数不够这些硬伤,增加印象分。
数学复习
指导教师 吴克波(福州第三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一周做一两份试卷 摸索总结应试技巧
在最后一个自习阶段中,还是应抓住基础,关注中等难度的题目,至于难题实际上是考查你在考场上灵活应变能力,其中既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心理素质。
现在这段时间主要对学科知识、已做过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技巧。前一阶段,许多同学都做了好多的模拟试题,现在要好好地把做过的模拟试卷进行认真地翻阅,温故而知新。数学是一门很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除了必要的记忆外,更重于理解,还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离高考只有三周时间,我们要回归基础,甚至可以回归课本,认真复习所学的定义、公式、公理、定理。
另外吴老师认为,在今年的数学试卷中可能会将文理科的难度差距拉大。
[备考建议]
前一阶段考生把大量精力放在做题上,现在的复习方法应该有所转变,着重放在总结和升华。
光做不总结是在做无用功,有限的时间总结就显得尤其重要。不同题目其实方法是相似的,懂得了方法就懂得了“宗”。这一阶段大量的工作是,比较方法一样的题型,从具体题型中抽身出来到总结方法就能完成升华。
这段时间做题一是为了保持“手感”;二是有针对性地不做太难、太偏、太怪的题,真正的好的试题不是偏、怪,而是要巧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懂得灵活地运用;三是懂得特定条件下的应试技巧。对数学思想方法感悟在大量的积累基础上应该要更加深刻。
建议一周做一两份试卷,以各省的质检试卷为主要的材料,结合自己弱项的专题训练来完成。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