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2008年江苏新高考,日前南京市组织了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查漏补缺。昨天,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给本报提供了高三“二模”考试的“问诊报告”,不仅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学生在各学科考试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还给出了冲刺建议。有关专家指出,临近高考,学生不要过于焦躁,目前最需要的是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才是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语文:记忆知识题白卷多,作文立意太宽泛
存在问题:
一、语言文字表达主要问题:1.语音不能将音义结合记忆;2.成语意识理解不准确和使用范围不明确;3.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仿句句式理解有误;对于新闻点评试题,学生只是概括、提取信息,而不是点评。“点评”必须是评价,要有“观点”;不会分角度阐述观点,把两个相反的观点当作了两个角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主要问题:1.积累不够,实词翻译不能落实(如“挠”、“异”),语境中推敲意识弱(如第二句的翻译),用意译代替直译;2.对文章(诗歌)缺乏整体感知,忽视注释等补充材料对答题的重要性,似懂非懂就下笔,答题随意;3.审题不清。如不理解“生活情景”;不能扣住“记”和“忆”领起的内容来答,而答成全诗的内容;4.概念不清。“手法”的分析辨不明,说不清; “手法”、“内容”混淆作答。对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只知使用术语,不能分清什么是“实”什么是“虚”;5.名篇名句记忆积累,部分学校重视不够,有许多空白卷;基础不扎实,错别字导致无谓丢分较多。
三、现代文阅读主要问题:1.答题要点不全。如,12题:“突出大厅内静穆,庄重的气氛”部分学生未答到;2.不会概括。如,13题:部分考生只是照抄原文;3.理解句意不准。如,15题: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未能很好抓住关键点“轻烟”,“灵性”作主旨上的理解和探究,更是很少有考生联系原文。
四、写作主要问题:立意过于宽泛,中心不明。不少学生审题不清,偏离了材料的导引方向。完全抛开材料,或简单截取材料的只言片语,不着边际。立意面局限,大都着眼于“宽容与知错就改”。导致难以出现创新作文、高分作文;很多同学就材料谈材料,材料与中心不能高度一致。部分同学虽然能扣住宽容和知错就改的大方向来写,但材料贫乏,把材料的故事再次讲述一番,然后稍加分析,还有的干脆扩展材料续写材料。议论文有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不一致现象,记叙文有形散神亦散倾向。
复习对策:
1.语音重点温习以往练习常考常错的,高度重视多音字辨析;词语重点抓望文生义、对象范围不当、双重含义理解。病句常见误用、病因类型辨析。语用题要重审题和解题技巧揣摩,重视图文转换题。古文将考纲规定的虚词从词性、作用、意义角度作一温故;从教材中选两三名篇字字落实地重温一下,强化关键词词义的记忆,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法、句法从语法成分分析角度去理解;
2.教会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概括要点不全,往往是不注意分析文章各段间的逻辑关系;
3、充分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和各地模考卷,加强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规范训练。方法:大容量,分类别,找规律——立意之多法。加强对材料作文写作实践的指导与规范训练,尤其要加强文章构思的严密训练。写记叙文,要巧妙地在文章中彰显出准确而鲜明的主题;写议论文,要落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材料作文提倡最好写议论文。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