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2000年,生物专业是热得不能再热的专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一头扎进了生物专业领域。一晃,研究生即将毕业,而我的情绪日复一日的压抑。因为我发现生物工程项目基本上都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本科同学二十几人,除了几个在读博士,其他的无一人做跟生物专业相关的工作。研究生目前为止只有十几个人找到工作,但还有九十余人正在奔波。找到工作的无非是以下行业:一是做药物合成的,另外就是做药品代理,销售类的。而药品代理销售类工作需要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生物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游刃有余的社交能力。
这段时间,还让自己有些无所适从的是——很多学弟学妹向我请教生物专业该怎么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甚至母校的一些高中学子因为向往生物专业而频频向我咨询一些关于生物专业未来的问题……
我该如何回答他们,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寻找最佳答案?
亚旭
亚旭:
你好!生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存在两种去向,笔者将其分为专业型与职业型,前者包括科研类和技术类,即在生物学领域继续进修深造,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或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工作。而后者则包括到中小学去当老师、就职于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行政、销售等事务性工作,或从事其他行业。
针对上述趋向,在校学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就专业型而言,宜采用“逐级细化”的思路,以笔者为例,高中时文理分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理科,考大学时依专业兴趣填报了生物学的志愿,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能够逐步明确在生物学(一级学科)中自己对微生物学(二级学科)十分感兴趣,考研时便有了明确的目标。通过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笔者觉得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方向对我很有诱惑,因此,将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确定下来。一路走来,笔者以兴趣为导向,通过“逐级细化”的思路步步逼近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个过程要求“学习过程与目标选择相结合,基础与实践并重”。
就职业型而言,宜采用“触类旁通”的思路,职业型的学生今后可能大部分不直接以专业为职业,这样就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与素质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名“全才”。这就要求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定位自己、发展自己。
总之,不论是选择专业型还是职业型的学生,都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明确自己的大方向,尽早作准备,并在前进的道路上大胆尝试,有效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使规划与变化兼顾,并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进。
解答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职业规划发展与指导研究所所长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