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心解之----2008年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1答案:D
【思路剖析】紧扣题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两组核心概念,就很容易排除干扰项选D。为了快速解题,本题也可以从易于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两个概念入手,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必背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应试对策】熟练记忆,直接选择。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 有限性
C. 相对性D. 一维性
2 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比较简单,抓住关键信息句“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就知答案为相对性,而不是别的,故选C。
【必背考点】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应试对策】抓住关键信息——命题人所强调的关键句“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就很容易解答这道题。
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D. 直接现实性
3答案:D
【思路剖析】本题不难,将学员和企业家的话进行对比,重点把握企业家话中的含义就可知道实践高于理论的关键所在就是它具有直接现实性,选项D正确。
【必背考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的特性。
【应试对策】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理清题干材料中命题人所强调的关键点“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是解这道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4 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句“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就可以很容易得知答案是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可见,回答问题,不管是材料分析题还是选择题,紧扣关键信息句是非常重要的。
【必背考点】文化的功能。
【应试对策】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理清楚题干材料中命题人所强调的关键点,是解材料题的有效方法。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5 答案:D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但稍为转了一个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前者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后者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本题的难度在于杜撰出了ABC三个比较逼真的干扰项,干扰力比较强。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应试对策】 对基本概念应当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类似的概念进行汇总、梳理,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
6.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
A. 5%、9000万元B. 5%、6000万元
C. 6%、9000万元D. 6%、6000万元
6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是数字型案例题。基本的思路是一个公式、两个步骤。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存款利息率。根据这个公式,第一步把给出的地租200万、土地价格4000万带入,得出利息率为5%;第二步再把利息率5%和地租300万带入公式,得出土地价格为6000万。
【必背考点】土地价格。
【应试对策】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用数字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7.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7 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BC是宏观调控的任务;D是17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分配方式的措施。
【必背考点】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应试对策】 该知识点曾经考过大题,今年是梅开二度。所以,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要因为考过就忽视它。
8.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
8 答案:C
【思路剖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没有什么技巧。即就是记得不熟也没关系,分析“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含义可知道二者属于经济层面,而不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等范畴,用排除法可以很快得到答案C。
【必背考点】孙中山思想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所属范畴。
【应试对策】根据关键词“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目的、性质直接判断皆可得到正确答案,或者利用排除法更是简捷方便。
9.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
A. 党指挥枪
B. 官兵平等
C. 拥政爱民
D. 一切行动听指挥
9 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点,而且是非常基础又最常见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可直选。
【必背考点】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应试对策】熟练记忆。
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 赎买B. 统购统销
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
10 答案:D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点,而且是非常平常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可直选。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改造的主要方式。
【应试对策】熟练记忆。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对最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所以选C。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应试对策】熟练记忆。
1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12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没有难度,对比各选项,结合题干,利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B。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一些外在表现方式。
【应试对策】理解着记忆。
13.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
A. 依法执政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D. 理性执政
13答案:C
【思路剖析】通过题干材料“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可知,这里反映的是民主执政,随后的“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故选C。回答本题切忌被枝节信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所干扰而误选B。
【必背考点】党的执政理论的内容。
【应试对策】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对照选项,排除干扰项,然后选择。
14.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D. 自强不息
14 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应试对策】 对基本知识点需要牢固记忆。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
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15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的形势与政策的题目。
【必背考点】十七大报告。
【应试对策】 形势与政策题目的命制,党的文件是重点。
16.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
A. 罗马尼亚、波兰
B.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C. 波兰、爱沙尼亚
D. 爱沙尼亚、保加利亚
16 答案:B
【思路剖析】属于记忆型的时事题目。
【必背考点】欧盟扩大的历程。
【应试对策】 时事所考查的内容,对关乎世界全局的事件考查得比较多。 关于欧盟的内容,近年频繁考查。
--------摘自文都教育徐之明老师的《2009年政治理论近年真题心解》
[1] [2] [3] [下一页]
考研政治真题心解之----2008年多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17 答案:AB
【思路剖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热门考点,一般来说问题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本题C、D明显错误,分别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和“依附于自然”两组关键词。
【必背考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应试对策】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确定所考知识点,再观察漫画中的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1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8 答案:ABD
【思路剖析】仔细分析一下题干中句子的含义,说的还是实践高于理论之意,仔细对比发现只有C项含义不符,排除。
【必背考点】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
【应试对策】把握准题干中的原话蕴含的哲学原理,以其为依据进行判断。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
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
19 答案:BC
【思路剖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这三个公式是一致的。所以,选ABC。
【必背考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本质上一致性的理解。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20.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0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所考知识点属于2008年新增考点,难度不大,属于直接判断型试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交往的社会作用,这表现在多个方面。将题干与备选相联在一起直接判断即可得到答案,经判断知备选项都正确。
【必背考点】交往的社会作用。
【应试对策】此类试题不用记忆,将题干与选项联系直接判断就行,一般表述正确的都是正确答案。
2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21 答案:AB
【思路剖析】属于记忆型题目。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概念之间比较类似,记忆和区别比较困难。劳动生产率分为部门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下降。
【必背考点】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应试对策】 对一些既重要有常考的知识点,需要多下工夫。可以采取画逻辑图或者表格的方式来帮助掌握。
22.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 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
22 答案:ABD
【思路剖析】本题是记忆型的题目。但由于社会资本运动这个知识点学习起来比较费劲,所以不少同学做这道题感到吃力。此外,以往的考试,一般是考结局,而本题考察了过程,也令一些同学感到猝不及防。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其步骤有三:其一,生产资料部类的所需要的生产资料(Ⅰ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其二,消费资料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Ⅱ(v+m))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其三,两次内部实现之后各自剩余的部分,即生产资料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Ⅰ(v+m)和消费资料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Ⅱc,要在两个部类之间通过交换来实现。
【必背考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条件。
【应试对策】社会资本运动这个知识点,实际上难在其表达的公式我们不适应。建议在学习本知识点时,要将公式后面的解释文字先看明白,然后再看该文字的表达公式。切忌离开文字去求解公式。
23.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A.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B.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实施物价补贴
D.调整再贴现率
23 答案:ABD
【思路剖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叫做“看得见的手”。其具体手段包括经济、计划、行政和法律。其中经济手段最重要。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利率和调节货币流通量;调节货币流通量的措施有: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C项属于计划手段。
【必背考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与干预。
【应试对策】 该知识点涉及众多内容,建议用逻辑图的方式对其进行汇总,以厘清其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24. 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24 答案: B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其中包含了一些理解的要求。生产要素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两要素:劳动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形式,要求实行按照生产资料分配。所以按照劳动和生产资料进行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生产要素中,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价值;生产资料是条件。所以A项不正确。各种生产要素并不是都具有价值。只有其中那些用来买卖的生产要素才是商品,具有价值。D项本身也不正确。
【必背考点】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商品的含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应试对策】对记忆型题目,倘若记忆不清晰的话,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进行选择。具体到本题,将错误的两项AD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的。
2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5 答案:BD
【思路剖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依本题所提供的的选项,只有BD正确。A项中的内容是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而不是七大通过的,所以也具很强干扰性,对知识点之间的细微差异考生一定要搞清楚。
【必背考点】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三次会议及其通过的文献。
【应试对策】记忆型试题,直接选择,或者通过七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大三次会议为线进行判断,就很容易选择BD,排除AC。
26.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26 答案:ABD
【思路剖析】记忆型试题,直接选择,或将题干与备选项联系起来直接回答判断也行。注意C项干扰性很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对富农身份主要是根据财产的多少、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通过雇佣雇工存在剥削、本阶级的阶级性质等几个方面来界定的,所以选C不正确。
【必背考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福农政策。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27.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一边倒”
B.“反霸权主义”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27 答案:ACD
【思路剖析】记忆型试题,直接选择,或将题干与备选项联系起来直接回答判断也行。
【必背考点】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政策。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28答案:ABCD
【思路剖析】记忆型试题,直接选择。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途径。
【必背考点】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9 答案:ACD
【思路剖析】记忆型试题,直接选择。
【必背考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主题。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30 答案:ABC
【思路剖析】记忆型试题,或将题干与备选项联系起来直接回答判断也行。
【必背考点】人民大会制度的优越点。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31.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1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的时事题,即所谓的“胡四点”。
【必背考点】胡锦涛的相关讲话。
【应试对策】时事所考察的内容,最高领导人的讲话是重点。
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32答案:A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的时事题。
【必背考点】十七大报告。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33.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该
A.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发挥非盟、联合国的建设性作用
C.有利于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
D.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33 答案:ABCD
【思路剖析】达尔富尔问题是国际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有指责和攻击。胡锦涛的讲话是对其进行的针对性的回击。
【必背考点】最高领导人在重要问题方面的相关讲话。
【应试对策】熟练背诵。
--------摘自文都教育徐之明老师的《2009年政治理论近年真题心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都教育:考研政治真题心解之----2008年分析题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哦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34参考答案: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角度看,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分)(注:考生从其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
(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
(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4分)
【思路剖析】由材料中表述的是一对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矛盾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对立双方的关系就可以推知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第二问题干表述得非常明白——人的本质属性,联系课本知识可知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就可反应过来,“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和“更要看到生病的人”分别说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问题强调的是后半句“人的社会性”,运用所学知识顺着思路分析作答就行了。第三问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回答现实问题,灵活性相对比较大,组织好语言按先原理、后实例,然后将二者结合的思路回答即可。
【必背考点】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以及人的本质属性。
【应试对策】阅读材料总结原理,然后根据提问要求直接回答。
35.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其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效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精选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里,重塑其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35参考答案:
(1)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IBM没有形成对计算机行业的绝对垄断,也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垄断竞争更加激烈。IBM正是在垄断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3分)
(2)IBM在发展过程中与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反映了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2分)IBM的竞争战略及其战略目标表明,垄断资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IBM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垄断资本竞争手段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变化;(3分)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垄断企业也必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2分)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的题目。从学术的观点看,本题存在瑕疵:材料和提问是两张皮,没有体现材料题的特点。
【必背考点】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应试对策】对这类题目,可以不看资料,直接按照所给出的提问进行回答。
36.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36参考答案: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2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3分)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5分)
【思路剖析】本题材料表露的信息比较直接,后面的问题设问也比较直接、简洁,留给考生回答该题的自由度非常大,考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回答即可。本题尽管给考生留有很大余地,但是别离我们党是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的,以及怎样看待这一过程这两个关键信息句太远,以防偏题。
【必背考点】民主革命时期两次成功与两次失败的大致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应试对策】结合材料,回答一些概略性的要点即可。
37.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了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搂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37 参考答案:
(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植“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
【思路剖析】第一个问题的答题依据主要从材料1中获得,然后联系自己平时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答题依据主要是材料2所提供信息,以及平时所积累的知识。
【必背考点】“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括性要点。
【应试对策】先看题后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材料并作答。作答时联系所记相关知识,结合给出的材料进行摘抄和改编即可。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首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
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材料2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支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关系,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月—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减少26.7%,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摘自商务部两国别数据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分析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的寓意。
38.选做题Ⅰ
参考答案:
(1)中日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双方亦可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并扩大共同利益,藉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迈向新的高度。(3分)
(2)中日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地缘、民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三个政治文件提供了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发展中日关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意愿。(3分)中日之间仍存在着诸如意识形态、历史、台湾、海洋权益、经贸摩擦等问题,双方关系发展经历过并仍将面临风雨和曲折。(2分)只要双方都严格遵循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民间交流,两国关系就能取得新的发展。(2分)
【思路剖析】本题也是一道可以提出质疑的题目。首先,它不踩点,即没有与考纲上所给定的知识点相关联;其次,不规范。由于与考纲不关联,所以它无法给出一个规范的、众人公认的答案。本题实际上是一道记忆型的时事题。
【必背考点】领导人的相关讲话。
【应试对策】对给出的材料进行摘抄和改编。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选做题Ⅱ
参考答案:
(1)自然环境是包括气候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整个气候因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气候进一步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2分)
(2)全球气候恶化问题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错误的。“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3分)中国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分)
【思路剖析】第一个问是“显知识点提问”。按照提问里明示的知识点,把哲学里的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等原理写上即可。第二个提问的答案包含在给出的材料里。把材料3的两段话分别抄上即可。
【必背考点】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应试对策】背诵和抄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