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危机及其政策:(政经、邓论)
1、材料:(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并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
(2) 各国共识,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放松了金融监管。”
(3)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救金融机构、救企业)
(4) 我国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设问:(1)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世界及对我国的影响。
(2) 如何看待西方各国的“救市”措施。
(3) 分析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调控措施。
3、考点:A(政经)(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国既由此得到发展机遇,也必然要承受相关的风险。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3)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到“保增长”。
B(邓论)(1)提出全力“保增长”,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义”,来自基本国情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
(2)“保增长”体现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 提出“扩内需、调结构”,涉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经、邓论)
1、材料:(1)经济工作的热点:“打假”(2)社会共识:市场秩序不完善,与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未能树立有关。(3)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将导致市场秩序的崩溃(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4)我国正加强各种信用制度的建设(存款“实名制”,各类“公示制度”)
2、设问:(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3考点:A(政经)(1)整顿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法制经济、公平竞争)
(2)打假才能维护公平竞争,才有资源合理配置。
B(邓论)(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商业道德素质(诚实守信)的提高,才能使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好转。
(3)“信用经济”有两层含义a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B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C(综合)整顿市场秩序也是贯彻科学发展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信用制度完善有助于人们更快的形成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
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基础(哲学)
1、 材料:(1)政策方向的变化:从“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四万亿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阻:a它以消耗国内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b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下滑。
(3)在“调结构”中提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4)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劳动密集型)陷于困境,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产品优势冲破困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不少人士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既是“危”,又是“机”。
2:设问:(1)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
(2)如何看待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
3、考点:(1)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A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主要矛盾,提出全力保增长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增长关系就业,就业涉及稳定,稳定才能发展)。B从前一段强调“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C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虽在一般时期促进了增长,但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性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才能协调的持续发展。
(2)在调整结构中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保增长的基础和重点,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体现认识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关全局)。
(3)认为(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危”,又是“机”是正确的,这不仅为许多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有其合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双方有了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面对危机,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哲学)
1、材料:(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近代中西方一些思想家的言论:“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作为英雄人物就在于,他“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胡适)“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而伟大人物是某种世界精神的代理人(黑格尔)
(3)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4)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功由人民共享。
2、设问:(1)材料各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观。
(2)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3、考点:(1)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民“的观点,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积极成份,但主要是从封建的君主关系角度来阐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和剥削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还隐含着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中近代西方思想家的言论,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其中前两个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3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3)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们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改革发展,就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后果和影响(政经、邓论、当代)
1、材料:(1)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
(2)所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a外贸摩擦,西方国家设置各种技术,环保壁垒;b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造成受剥削,不等价交换;c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d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e美国金融危机使外贸出口增速下降。
2、设问:(1)结合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2)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3、考点:A(政经)(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存在经济相互依存和制约,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既反映了科技革命,社会大生产和现代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必然打上资本的烙印(与资本国际化相联系,相关的游戏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并充当裁判)。
(2)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必然是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材料1和材料2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
(3)融入经济全球化后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原因在于:a科技革命成果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使我们在贸易、市场问题上往往受制于人;b游戏规则西方制行不合理不公正,而融入全球化又必须承诺遵守这些规则,也使我们受制于人。
(4)对策:a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新战略。b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南南合作、南北对话”,逐步改变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
B、(邓论)(1)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发展中注重“两个自主,一个创新”。
(2)美国危机使经济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增大,两国家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阻,必须在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六、人权问题(邓论、当代)
1、材料:(1)西藏3.14事件。西方反藏势力支持藏独势力,攻击中国人权状况。
(2)中央会见达赖代表时严正立场(明确反其独)
(3)法国总统萨科奇公开宣称要会见达赖,我方宣布推迟中欧会谈,温家宝取消方法。
2、设问:试分析上述材料并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采取上述断然措施。
3、考点:(1)尊重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包括藏族同胞的人权状况(从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建国以来中央对西藏的大力支援)。
(2)西方借人权攻击中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是在干涉内政,破坏中国的主权统一。并非要保护中国公民包括藏胞的人权。
(3)西方一方面有求于中国,一方面又企图借西藏问题牵制中国。
(4)我国在中欧会谈问题的严正立场,体现了我国维护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统一问题上的态度。
七、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毛概)
1、材料:“十七大报告”: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2、设问:(1)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及其成果,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2)毛泽东思想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3、考点:(1)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走出了农村——城市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当代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
(2)毛泽东及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
(3)毛泽东及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a社会主义主要矛盾;b社会主义不发达和发达两个阶段;c正确处理两类矛盾;d经济建设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工业化道路;e政治上的“长期并存,互相监督“,文化上双有方针;f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知识。
(4)毛泽东这代领导集体,领导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5)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开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八、民生问题(邓论)
1、材料:(1)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建设。
2、设问:结合上述材料阐述“民生问题”重要性及解决途径。
3、考点:(1)为什么解决:A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而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恰恰是当前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B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利,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公平。C上述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都体现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在材料题给出上述材料时,分析材料时要与民生问题挂钩。D民生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矛盾焦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
(2)如何解决:a“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①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要义②生产力——经济发展才能为民生问题创造物质基础③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c上述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都体现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在材料题给出上述材料时,分析材料时要与民生问题挂钩。d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建设e实施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
九、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政经)
1、材料:(1)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价格改革一直在延续(成品油价格调整)价格改革总的方向要求,是由政府机制走向放开价格。
(2)在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制定价格法,必要的行政干预——价格管制;对价格调整广泛征求民意)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兴衰成败,有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有些则从庞然大物到陷于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4)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在政府督促下,各类企业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设问:(1)分析说明材料1和材料2中所描述的价格改革方向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
(2)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考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三方面作用,都是靠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2)供求价格机制强调市场价格要依据供求上下波动,由此才能促使企业作出正确经营决策,宏观上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价值规律第一个作用)。
(3)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进行价格改革,其方向也必然是从政府管制走向放开价格。
(4)由于价格变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因此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必须注重对价格变动进行多种方式客观调控,材料2阐述了政府调控的三种方式(法制手段、行政手段、广泛征求民意)
(5)材料3和 材料4中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可以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来说明: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就在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低于还是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十、统一战线问题(毛概、邓论)
1、材料:(1)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阐述。
(2)相关的政策(保护民主工商业、土地政策)
(3)新时期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2、设问:(1)统一战线理论的依据,为什么要作为三大法宝之一。
(2)统一战线理论与相关政策(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关系。
(3)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对毛泽东思想(统战理论)的发展。
3、考点:a毛泽东把统一战线看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基于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同情,性质任务的科学判断,是为了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2)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决定了统一战线的基础。(3)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关门垄断——英美派、亲日派 民族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关系决定了统一战线中和资产阶级经济政策的关系(保护同盟者的利益——共同目标)(1)保护民主工商业——民主资本的利益。(2)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工农联盟的基础。(3)政策调整: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减租)与国民党(英美派大地主阶级)c改革开放实践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发展的关系。(1)统一战线的长期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成现代使命。(2)制度化——多党合作——人民政协。(3)非公经济,融入全球化。(4)承认新阶层的地位——基本依靠力量,达成工农联盟的发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础(哲学)
1、材料:(1)“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这些年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重要内容:a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b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c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d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
2、设问:试阐述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所涉及的哲学原理。
3、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2)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所涉及的哲学原理主要有: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c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和目的,实践的发展要求认识的发展(与时俱进),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上述理论的提出,来源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随实践而发展,并且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来进一步指导实践。(4)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基本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5)指出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都是针对我们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体现了事物发展中主要矛盾方面及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6)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要依靠人民群众,目的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和目的。
十二、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政经、邓论)
1、 材料:(1)近年来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趋势,积极推行股份制。(2)中央强调,要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近年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正在从某些地方、部门、领域收缩甚至推出,中央把它概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4)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抓大放小”,实践中甚至允许某些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变所有制性质。
2、 设问:(1)为什么改革中要积极推行股份制,要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近年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什么趋势,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3、 考点:(1)股份制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它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而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是有选择的,选择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2)国企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股份制恰恰是现代企业所采用的资本组织形式,它是现代企业制度赖以建立的重要载体。(3)股份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要求,它本身并不体现社会制度的性质,而采取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有利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筹集资本增强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公有制经济要增强活力提高效益,不仅要推行股份制,还必须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实现形式。(4)材料3和材料4表明,近年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战略布局调整。(5)这种调整的理论依据是“控制力”理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对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
十三、中美关系、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国家的关系(当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
1、材料:A(中美关系):(1)中美战略高层对话机制逐步建立和发展,中美贸易和经济交流持续扩大,但又伴随着许多摩擦和争端(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汇率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2)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要求中国参与救市给予帮助,中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与西方各国央行联手降息,增持美国国债,政治上继续推动“六方会谈”。(3)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甚至指责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又保持对台军售,对两岸关系缓和,中国统一进程加以牵制。
B(俄罗斯于美国、欧盟国家的关系)(1)美国与欧盟以各种方式推动北约军扩,在俄国后院(中亚各国)挑动“颜色革命”。(2)俄格冲突a俄国出兵并承认南奥塞梯等地区独立b美国派军舰向格提供救援物资c欧盟当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出面调解并达成停火协议(3)俄国在美国后院(拉美)发展盟友并显示实力(俄委联合军演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4)俄在与西方交往,提出“主权民主论”,否定西方发展模式,态度趋于强硬。
2、设问:(1)上述中美关系的材料,反映了双方关系中的那些方面。(2)上述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关系的材料,反映了双方关系的哪些特点。
3、考点:A(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逐步崛起,使两国在许多方面更加相互依存制约,反映出美国方面逐步认识到“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双赢局面的现实性)(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美国的作法表明,它既企图维持台湾壮大,维护中美关系,从而求的中国的帮助(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又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不希望中国进一步发展和强大。(4)我们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既强调“双盈”,并在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发挥作用,又在关系国家主权,统一问题上坚持原则立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并进一步减少阻力,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B(1)美国及欧盟推动北约军扩,制造“颜色革命”,支持格鲁尼亚,是为了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阻碍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是在推动霸权主义。(2)格俄冲突中,美国与欧盟作法的差别,反映了欧盟与美国在对俄罗斯关系上的差异(美国为推行全球霸权,力图压制俄罗斯,而欧盟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在对俄罗斯的关系有所缓和合作。(3)俄为维护自身权益,随着近年来经济实力的恢复,开始对美国、欧盟关系上态度趋于强硬(俄委军演,军舰进入巴拿马运河)。(4)其背景是前苏联解体后,俄曾一度照搬西方模式,但并未换来西方的援助合作,反而削弱了自身实力,因此才提出自己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主权民主论,去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发展民主政治),用为维护自身利益。
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政权性质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毛概)
1、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政权主张建国方略。(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维持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党派)——中间力量——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共产党——联合政府+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模式。
2、设问:(1)运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政权主张。(2)第三条道路为何不通。
3、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基本纲领和必然性a政权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在反帝反封建共同奋斗的目标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权b前途是——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的必然结果)(3)国民党主张建国方略——代表帝国主义、大地主资产阶级——维持旧中国。(4)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中间力量——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模式是行不通的。a帝国主义不容许——它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是变成资本主义b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北洋军阀不容许,它们要维护封建专制,镇压革命和民主力量c无产阶级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它们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d民主资产阶级的自身经济和政治上软弱性,导致其政权主张不可能实现,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这一点(推翻帝制,但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未建立资产阶级共性。
十五、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政经)
1、材料:(1)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自营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自营型”。(2)自济现象:重工业与轻工业相比,钢铁厂与纺织厂相比,往往前者周转速度慢,后者周转速度快。(3)两个企业的材料:A总资本10(万元)固G—流G比例8:2,B总资本10(万元)固G—流G比例8:2。区别:A企业机器厂房8年更新淘汰,B企业机器厂房4年更新淘汰,A企业每年完成5个生产过程,B企业每年完成10个生产过程。
2、设问:(1)材料1和材料2所述经济现象的原因何在。(2)分析材料3中A,B两企业各自的年周转次数,并保持相应的结论。
3、考点:(1)材料1的原因: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流通时间又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销售时间通常更长更容易出问题,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企业要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自营型就在于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这个特点,不仅要搞好生产,更要注重销售对路(自营),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2)材料2的原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总资本各自的比重,会影响总的周转速度(因为固定G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重工业、钢铁厂通常固定资本比重大,轻工业、纺织厂则流动资本比重大。(3)A企业机器厂房8年更新,每年生产5批产品,意味着A企业固G年价值周转额为1万,流动G年价值周转额为2*5=10万;B企业机器厂房4年更新,每年生产10批产品,意味着B企业固定G年价值周转额为2万元,流动G年价值周转额为2*10=20万元,运用相关公式(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计算公式得出:A企业资本年周转次数1.1,B企业资本年周转次数2.2.(4)这反映了影响周转速度的又一重要因素:固G和流G各自周转速度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