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公务员热”不会使社会倒退 |
作者:SINA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8 9:13:36 |
|
作者:陶维兵(武汉社科院 学者)
日前,有全国人大代表称:“600万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都去吃财政饭,不创造生产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倒退。”(3月12日《长江商报》)笔者对这一观点不敢苟同。虽然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稳定的薪资和良好的福利,但是持此论者显然过度关注了“公务员热”的原因和过程,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公务员热”客观结果中的积极因素。
记得经济学家王东京曾经归纳过官场三大“定律”,其中一个就是“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他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并贯彻民主集中的原则,不让碌碌无为的人做官。近年的公务员招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正好在客观上扩大了公务员选拔的范围,给各级党政机关引进大批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在一些原来很少有大学生的贫困地区的县、乡党政机关,也沉淀了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大学生“村官”。他们为贫困落后地区带来的不仅有丰富的学识,更有开放的思维,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这些贡献都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当然前提是公务员选拔程序要公正、公平、公开。
从结果上看,“600万大学生都去考公务员”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去吃财政饭”,因为录取的名额是确定的,不会由于报考人数多而任意增加,这就决定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公平的规则下,竞争越激烈、越充分,选拔出优秀人才的概率就越有保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一直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需要大量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既然每年都必需补充一定数额吃财政饭的人员,那就大可不必为报考人数多一点而忧虑了。
公务员也能间接地创造生产力。我国作为政府推动型经济体,政府作为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相比西方国家大得多。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组织体,真正发挥能动作用的是公务员,他们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决定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中国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这个环境是有益于还是有碍于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公务员的施政能力。因此,从间接上讲,公务员也能创造生产力,公务员素质越高对生产力的创造越有利。建国以后一直实行“精英治国”的新加坡,执政党和政府也吸引了社会最优秀的人才,这是新加坡人总结自己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之一。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公务员热”与“社会倒退”简单地划上等号。
|
|
|
上一个文章: “大学生都考公务员”绝非正常现象 下一个文章: 09江苏公考笔试考场细则出台 答卷雷同禁考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