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由彭州市委组织部、人社局主办、便于大学生村官们交流学习的刊物《彭州村大》的头版头条是:彭州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大”积极参加村(社区)换届选举。在7月首场大学生村官专职招聘会“全军覆没”后,彭州机构编办副主任梁学宏把大学生“村官”们二次就业的希望寄托于此。
11月6日,在彭州九尺镇担任村官的大学生朱晓玲参加了她一年任期内的第三次公务员考试,她说,和她一届的29名大学生村官全部报名参加了这次省级公务员考试。与此对应的是近期共青团成都市委、市人事局对服务基层的大学生的调研结果———57%的大学生志愿者希望通过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而有61%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愿到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艰苦一线去干事创业。
政府牵线
“村大”应聘企业没呆一周
今年7月1日,为帮助服务期满或在岗大学生村官找到合适的工作,彭州举行了首场大学生村官专职招聘会。“十来家企业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薪酬、发展都比得上村官。”依着这样的标准,梁学宏和同事们张罗来十来家企业,为服务期满的54名“村大”提供了23个岗位。
招聘的企业中,有今麦郎、联邦制药,甚至中国移动彭州分公司也向大学生村官们抛出了“片区经理”岗位的橄榄枝。“当时有几个人应聘上岗,可惜,没有一个大学生坚持过了一周。”当时应聘到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周雪林至今对离开的原因语焉不详,“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工作不适合我。”自今年8月服务期满后,周雪林目前仍没有固定工作。
从事“一村一大”管理工作多年,和梁学宏打交道的大学生村官不下千人,“太多人把进机关、考公务员作为了唯一的选择,在农村里坐不住、呆不下,肯定也干不好。”移动公司在参加招聘时,曾期望通过“村大”们在服务的片区内建立的人脉关系网打开销售局面,然而“片区经理”所面临的种种业务考核让“村大”们对此岗位敬而远之。
来自共青团成都市委、人事局的调查指出,“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就业观与实际情况有偏差,更愿意被招录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缺乏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识。”数据显示,57%的大学生志愿者希望通过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61%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愿到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艰苦一线去干事创业;只有22%的调查者愿意到企业、基层就业。
超过八成
选择做“村大”是为就业
“服务期就是一场考试紧接着另一场考试。”对于身边的考试热,身为温江永陵镇隆兴场社区大学生村官的王晓礼觉得可以理解,“全社会都在争着过公务员这根独木桥,况且我们这些‘村大’在政府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团市委的调查报告显示,37.5%的大学生志愿者当初报名的动机是“考机关事业单位、考研等能享受加分政策”。彭州市也曾对本区域的“村大”做过统计,85.6%的人选择做“村大”是为了就业,10.5%的人是为了增加阅历,另有3.9%的人不知所措,是听从家长意见作出的选择。
王晓礼大学里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在社区负责党建、团委、资料整理等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毫不沾边。在此次抽样调查中,41.2%的志愿者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调研亦指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不足是“村大”发挥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
本该在隆兴场社区工作的王晓礼今年以来被抽调回镇党办“轮岗学习”,朱晓玲也是“双挂”在镇和村上,此次调研中指出一些乡镇实行的“双挂”制,志愿者在村(社)工作的时间每天仅2天,这也直接导致了调查中,只有54%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在3个月内较好地融入当地群众中的结果。
仅有一成
服务期满被党政机关录用
自2005年成都市先后实施“一村(区)一名大学生”、“一村(社区)两名大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 “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 “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计划”等多项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已累计招募1.4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城乡基层服务。
服务期满的4632名大学生村官中,续签服务协议2895人,被党政机关录用471名,被事业单位聘用1365人,到企业就业1688人,自主创新创业96人,考入高校继续学习28人。“僧多粥少”的状况让梁学宏为大学生们着急,“四年服务期相当于又读了一次大学,这些孩子们总要一个出路。”调查表明,超过55%的大学生希望在服务期满后的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由政府进行指导甚至帮助联系。“服务期满后,大部分志愿者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在就业方面显得过于依赖政府。 ”共青团成都市委组织部部长罗勇曾在今年7月与将满服务期的“村大”们开过一次座谈会,这是留给他的最深印象。
彭州机构编办副主任梁学宏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鼓励“村大”积极参加村(社区)的换届选举是彭州市出台的最新政策,“实际上在基层,也的的确确需要这么一批有文凭、懂技术的年轻干部。”
成都商报记者 吴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