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11月7日电(记者张文)前几天,四川成都市闹市街头出现了许多身着“绿马褂”的年轻人,他们拉起横幅,架设展台,摆出“货物”,招呼叫卖,引来好奇的行人驻足观看。这些年轻人是今年四川省政府部门新录用的127名公务员,街头义卖是他们初任培训的必修内容之一。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局在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将义卖设置为特殊课程,当时的40名学员反响热烈。今年,义卖继续进行。新录用公务员分成3组,在春熙路、锦里、荷花池进行现场义卖,并向商家募集文具、衣物等爱心物资。在义卖现场,小小的展台上摆满了蜀绣、车挂等手工制品,年轻的公务员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好奇的市民不时上前购买,不一会儿,义卖箱里就堆满了现金。由于今年培训时间紧,义卖活动只持续了一天。
据四川省公务员培训中心副主任龙洋介绍,义卖商品均是从残障人士手中购进的手工艺品,义卖所得的利润5000多元将连同募集到的947件衣物一起通过成都市义工联合会捐给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
“参与义卖和募集的公务员们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让他们走上街头,劝导路人参与义卖和募集,可以帮助这些公务员培养服务意识。”四川省公务员局培训与监督处副处长余重清告诉记者,义卖是四川省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的特色项目,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年轻的公务员们贴近群众,了解民生民情,树立奉献意识并培养对群众的人文关怀。随着新录用公务员中“80后”、“90后”不断增多,初任培训将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年轻人的跳跃思维和创新理念。
新录用公务员参与街头义卖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为期一天的街头义卖不一定能起到培训教育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的嫌疑。
碰撞
奔走募捐中可接触民情
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一项特殊课程,义卖类似于下基层等社会实践活动,本身无可厚非,而且确实有新意。这次参与义卖的公务员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对基层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参与义卖虽说只是短暂的一天,但在与残障人士、普通市民的交往中,在为募捐活动的奔走中,他们可以接触到民生民情,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真实生活,这也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洪瑾
常态化才更有效果
让新录取的公务员参加义卖,将义卖所得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既可以让他们了解贫困山区的情况,也可以在义卖的过程中向社会宣扬慈善的理念。不过最好让这类亲身体验社情民意的培训内容常态化,这样才会更有效果。让每一年新录取的公务员们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心态并适应基层的生活,才会达到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成都市某小学教师王先生
可尝试更多培训模式
只要是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了义卖中,这些新录用的公务员肯定会有收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每一年新录用的公务员都以这种形式来了解社会的话,那么时间久了,义卖活动的组织者也就有了经验,整个义卖活动也就模式化了,不会让新录用的公务员体验到基层工作的艰辛和繁琐,就可能只是走个过场。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培训模式,比如去偏远山区对口支援。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何玲
应该扩大规模到市县
公务员上街义卖,既帮助了山区儿童、残障人士,又使自己贴近基层、受到教育,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不能因为一点质疑就裹足不前。我认为这项举措不仅要固定举办时间、形式,还应扩大规模从省级机关公务员推广至市县初任公务员培训,时间延长至举办三天。随着活动扩大,还可考虑邀请媒体、群众参与监督,使活动更加规范、更有吸引力。高调举行并非作秀,扩大规模是让更多公务员从这一平台受益,引入监督是为了活动的持久。
人民网网友渐渐模糊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