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务员是很多人的梦想。(资料图片) 记者王苡萱摄
距离2011年国考还有18天的时间,申论备考也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在这个阶段常常不知道自己还应当做些什么?总会觉得自己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专家表示,这个阶段可以将重心放在心理调节、各类解题技巧的回顾以及临考准备上,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考生注意的问题。
考前心态
松弛有度从容面对
中公教育特约研究员刘猛表示,态度决定一切。不管是考前一周还是考前一天,考生都要坚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考试,不能认为考试时间快到了,持续的复习就不必要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同时,对于考试也不能过于紧张,紧张的心情不利于考试作答,影响正常发挥,要平静心情,从容作答。
此外,考生要给自己树立信心,坚信自己前期的复习一定会有成效,量的积累达到了,最后就是质的飞跃。刘猛表示,其实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最后的成果就看谁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一定要动手写作文
专家表示,要做到解题技巧的不断巩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坚持模拟演练”。在最后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培养考试感觉和把握好时间安排,以及对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回顾温习。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不必硬性要求每天必须做多少题,重点是保持对考试的感觉是熟悉的,同时要注意复习的连续性;练习模拟的另一目的是温习各大题型的解答方法及技巧,同时找出自己的弱项,重点复习巩固。
许多考生常常仔细地做好前几道题,到最后的文章写作题时,却仅仅是构思一个框架,并不实际地写写看。刘猛提醒这样的同学注意,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写一下文章,不实际动手写文章,文章是永远也不会得到提高的。
考前提醒
六点提醒保证状态
1.临考前不能熬夜。考前的准备包括查看考场、确定座位;备好铅笔、橡皮和手表等考试工具,带好身份证和准考证等一系列与考试相关的物品和证件。不能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调整好生物钟,在考试时保持兴奋状态;不能暴饮暴食,保证正常的饮食就好。
2.午休问题。申论考试在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能让考生在下午的考试中精力更充沛,因此考生最好事先安排好午休的地点。
3.查看试卷。拿到试卷后考生首先要浏览试卷是否完整,有无缺页、错页、字迹模糊不清的情况等问题。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注意要仔细填涂。
4.作答时按顺序作答。与行测不同,申论作答切忌跳过弱项而先答其他题目。同时作答时要安排好时间,以免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5.平缓情绪,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考生可能会出现紧张、心跳加速的情况,可采用深呼吸等觉得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快速让自己平静下来。申论考试是考查考生各项能力的考试,理解并读懂材料是作答的前提,建议考生平静之后迅速浏览材料首段,多读几遍题目要求,仔细审题,这样在阅读材料时目标性更强,不至于慌中出错,也能帮助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要问答一致,也就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能答错位置,这也是仔细审题的重要目的。
6.保持卷面整洁。申论阅卷采用的是计算机阅卷的方式,乱涂乱改会影响整个卷面的整洁度,从而降低印象分,作答时尽量不要涂改,也不要使用修改液,如出现错字必须要修改,在字体上轻轻划道斜线即可。
答题技巧
四大技巧适用考生
中公教育专家刘猛表示,国考有几条非常实用的作答技巧,可以适用于所有考生。
1.答案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很多考生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实际上,答案正是蕴含在材料里,而且常常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话,就可以得到分数。
2.要点的个数不要少于5个。从历年申论的考试情况来看,申论的采分点都非常多,有时候一道题会有10个采分点。因此考生在实际作答时,一定要在字数限制的范围内,携带尽可能多的信息点。
3.作文一定要有标题、分析部分、对策部分。有的考生在作答时不知道起什么样的标题,于是计划写完文章再补标题,可是结果常常是最后忘了写,这就会导致白白丢掉2分。还有就是文章中针对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分析部分,也要有对策部分。这是文章评分的硬性标准,光有分析没有对策,或者光提对策没有分析,都会被归为四类文。
4.文章中不能大篇幅引用原材料,也不能使用背诵好的范文。这样也会被归为四类文。
专家预测
八大申论热点
1.国务院多管齐下调控楼市
【关键词】稳定市场预期 扩大五类住房供应量及比例扩大经适房范围
2.改变唯GDP的政绩考核方式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政府下线考评
3.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
4.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社会公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
5.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词】民富国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过度城市化 治理交通拥堵生态环境保护
7.社会公平
【关键词】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公共服务均等化
8.胡锦涛主持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要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
预测专家: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李永新
记者周逸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