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考生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
2.本试卷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 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四个“大兴”的要求,首要的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广泛改善”。
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危难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救助灾区群众,“同人民在一起”成为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然而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野蛮拆迁等事件引人注目。这些事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的紧张状态,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本。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成为日益迫切的现实要求。
日前,《人民日报》针对当前损害干群关系的因素、如何改善干群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网络调查,截至2010年5月5日12时,近万人参与了这场调查并进行了有效投票。调查结果如下:
损害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
应如何改善干群关系
2. 一段时间以来,严重损害公职人员形象、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六旬老太讨说法,镇领导扬言“跳楼去五楼”;有网民影射性地批评几句地方政府,便遭遇跨省追捕……一些公职人员,威严越来越盛,犹如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说不得。但凡遭到“冒犯”,便竭力反击,远比干本职工作积极卖力得多。
剖析每一起类似事件,不难发现这种“官威”的根源,那就是角色的倒置。人民赋权给政府,要的是服务而不是欺侮;公职人员是公仆而不再是古代的“父母官”,这些都是现代政治的基本逻辑。但权力有着自我膨胀的本能,一旦不受约束,就难免遭滥用,滋生一些“霸气官”:颐指气使,耀武扬威。他们发雷言、说雷语、办雷事,往往是权力膨胀的结果。而解决方法之一是加强监督,令领导干部切实认识到权力为人民所赋予。
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并特别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些表述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但是人民政府的应有价值立场,也符合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先有百姓尊严,后有干部威信,唯有先制约权力膨胀,才能保障并扩大人民尊严。人民公仆不能先人民之尊严而扬威,任何公职人员,倘以无知与霸道逆此潮流,难免要自取其辱,落一个丢官、免职的下场。
3. 2010年3月底,有个热门的新闻,就是“杯具门”。杯具,悲剧的谐音,已经被网民心照不宣地用了不短的时间。而3月底这条新闻,极其准确传神地把“杯具”二字形象化了。3月22日,河南睢县一农民找乡长反映政府非法征地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乡长喝止。两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肢体冲突,随后,乡长喊来警察。农民被拘留7日。
这场悲剧始于杯具。在舆论的压力下,乡长和该乡派出所所长被免职。此事被网友们称为杯具门,相当经典。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杯具门而今有了后传。4月19日,安徽宿州一村民讨要征地款时与镇党委副书记发生争执,被其用茶杯砸中头部昏倒在镇政府的花坛里,30分钟后才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镇领导砸人后快步走开没有救人,围观者称看到砸人后被吓跑。镇长称正在调查冲突事件,将会公平处理。
同样的杯具,同样的悲剧。只不过前者是个引子,后者进一步成了凶器。有些领导干部爱在手中端个杯子。这个杯子的意义,似乎已超出饮水用具的范畴,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河南睢县的“杯具门”和安徽宿州的“杯具门后传”,均是由征收农民土地引发。2010年4月20日,审计署发布了《40个市地州56个县区市土地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及土地征收出让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称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仍有一些地方还存在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相关法规不够完善、资金征收使用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些漏洞如果不能一一封堵,那么,就算是基层领导干部们把自己的茶杯都改成纸杯子、甚至是下基层全都不再携带“杯具”,可是权力的滥用以及政策漏洞所引发的伤害百姓的悲剧,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4. 日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社会关系与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有关调查数据所揭示的干群关系,有点出人意料:一方面,是超过五成以上的社会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另一方面,却是55%的国家公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或“较融洽”。为什么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些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在政治资源、社会交往和经济收入等方面,与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百姓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对干部缺乏认同,更谈不上感情上有共鸣,造成群众对一些干部产生信任危机。“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长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手机汽车越换越高档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这句顺口溜,虽然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干群关系。
一方面,群众对干部有怨言,可另一方面,干部本身也有说不出的苦衷。一位在省级机关工作的被调查者反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只是在机关工作,总有开不完的会议、看不完的文件、忙不完的应酬,下基层调研,只能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一些人认为,现在的“三门”干部不少,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这些人只在城市里转悠,到农村很少,跟现实生活脱节。对群众不了解,说的话群众不爱听,关系怎么能融洽?一些人甚至把当前的干群关系解释成“油水关系”:把一滴油滴在水上,表面看来油与水是“亲密接触”了,但油是油,水是水,谁也没有浸润渗透到对方中去。而且,不管油的“温度”多高,也不管你如何加大“油量”,但油总是会浮在水面上,油终归是油,水依然是水。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建华认为,干群关系正在逐年好转,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在干群关系上有一定比例选择“没有感觉”,无论什么原因,都说明干群关系还需进一步好转。
5. 近期,不少地方官员向人民论坛记者透露,虽然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逐年增多,但一些地方维稳压力仍然越来越大。面对压力,个别地方相关部门不惜借维稳之名打压上访者、干扰司法、违法行政等,一不小心就掉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不仅使当地政府的威信受到损害,更是延误了地方发展。“维稳”渐成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最大“烦恼”之一。
一些地方为什么会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地方官员有哪些维稳烦恼?如何跳出维稳怪圈?人民论坛杂志进行了深入调查。在人民网、腾讯网、人民论坛网推出网络问卷,参与调查人数8756人;采访、书面调查地方党政干部478人;总计调查人数9234位。调查结果如下:
近年来,借维稳名义滥用权力、胡乱作为的现象不断见诸报端。一些地方搞非法的暴力拆迁,动辄就动用警力,也称之为“维稳”;紫金矿业瞒报污染,也是出于考虑“维稳为重”;公民发帖批评县委书记,除了被公诉犯有“诽谤罪”之外,也被指“破坏全县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维稳”成了一些地方非法行政的借口,值得高度警惕。这种行为不但不能维护稳定,而且有可能激化矛盾,诱发社会冲突。
“哪些不稳定因素最可能诱发群体性冲突”?人民论坛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选择“一些部门和官员公权私用、特权腐败、权力不作为和乱作为”,列所有选项第一位,比列第二位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增多”(71%的受调查者选择)多出7个百分点,比列第三位的“因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受损等引发冲突”(59%的受调查者选择)多出19个百分点。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都和公权私用、政府部门不作为等相关,而一些当事官员遇到问题作为不当在不同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要维持社会稳定,地方官员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做的便是依法行政,不滥用手中的权力。
有受调查网友指出,在网络时代,网民对于真相的渴求大有掘地三尺之势,到底是维护民众利益,还是将“维稳”当做挡箭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价值观交织碰撞,各种矛盾冲突频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干群关系问题不容忽视。
发生于2008年的瓮安事件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2008年6月22日凌晨,一位14岁的女孩在贵州瓮安县西门河溺水身亡,当天下午至29日凌晨,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这名女学生的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县公安局、县委和县政府大楼等多间房屋被毁,数十辆车辆被焚。有超过300人直接参与打砸抢烧,事件持续7个小时。
记者发现,当地有少数干部缺乏危机意识,更缺乏党性和正气,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有一些干部不敢面对群众,不能深入、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中不敢碰硬,怕得罪人,甚至存在执法不严、情大于法、以情代法的现象。当地“两抢一盗”和打架斗殴等事件时常发生,年发刑事案件达数百起,破案率仅为50%左右。发生的一些刑事案件不能及时侦破,积案较多,因此部分群众积怨较深。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和加深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味的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取强制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
在处理瓮安事件现场通报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干群关系紧张、治安环境不好,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思想意识、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而在处置这些矛盾和群体事件的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
7. 不可否认,在群众思想观念中也生成和夹杂着一些消极因素,部分群众在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失当。2007年福建省委党校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当前干群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的群众因素”(多项选择),有59.2%的人选择了褊狭的利益要求与偏激行为;54.2%的人选择了全局观念不强;57.2%的人选择了法律意识淡薄;33.1%的人选择了理想化的民主要求与过激的行为。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些群众产生了过高过急的求富心理,先富者和暴富者往往成为他们对比的参照对象,为了达到“致富”的目的,采取了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如有些农民只要权益,不愿承担应尽义务,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税费也不愿承担,出现了“抗税”现象,谁做工作就对谁有意见,就反对谁。有些城市拆迁户,不顾大局,提出了不合理不合法的过高要求,达不到要求就拒绝拆迁,有的还采取静坐、堵塞交通和围攻党政机关等过激甚至违法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提高。调查中有54.4%、37.9%和42.1%的人分别认为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观念和参与意识增强,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民主意识的增强要以科学性为前提,有些群众所要求的民主是非科学的。他们把民主理解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导致了极端民主化,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滋长和蔓延。有些群众用将来才能达到的民主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今天的现实,有的甚至用西方的民主标准和民主模式来要求中国,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进而引发出一些错误的行为。
8. 泰国局势连年动荡,“街头民主”夹杂的暴力冲突触目惊心。2010年上半年,伴随“红衫军”一浪高过一浪的示威活动,流血事件不断升级,4月10日爆发的严重冲突造成至少15人死亡。泰国旅游业代表称,红衫军集会给泰国旅游业带来的损失已超过100亿。泰国国内形势对我们无疑具有警示意义:只有持续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维护国内外形势的稳定,才能保障中国改革进程平稳地走下去。他人教训当引以为戒,稳定大局确应珍惜,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稳发展着实考验着国人智慧。
随着泰国的动荡形势不断延续,国人才日渐认识泰国国内形势动荡之严重,也才日渐认识到泰国几十年来的民主改革给本国所带来的持久性的困境。而面对泰国动荡的形势,以及这些动荡所引发的社会危害,国人也才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安定的重要性,明白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为何一直高举着“稳定”的大旗,埋头苦干、发展生产、振兴经济。
9. 2009年6月,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竟然被开发商建起了12幢联体别墅和两幢楼中楼。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面对记者的采访,在抱怨“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之后,向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剽悍”的质问,引来舆论众口一词的谴责。
人们之所以谴责,是因为副局长开出的“选择题”,公然将党和人民对立起来,全然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们之所以谴责,更因为“替谁说话”的逻辑背后,是个别党员干部将“维护党的形象”与“维护群众利益”对立起来,拿“党的利益”做护身符,对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封的、领导给的,跟群众毫无关系。他们对上级阿谀奉承,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对群众飞扬跋扈,无所顾忌。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私欲膨胀,任人唯亲,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他们眼里,所谓“执政为民”,只是维护自己手中权力、地位和利益的幌子,一旦遇到考验便露了原形。
正因如此,才会有个别高官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反唇相讥:“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财产?”才会有海事局党组书记大骂群众“算个屁”,“你知道我是谁吗?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才会有规划局副局长威胁新闻记者,到底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打造一支经得起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的队伍,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需要全体人民常予监督、勤加鞭策,需要全党上下高度警醒、共相砥砺。
10.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原县委书记赵仕永,贪污、受贿近500万元。而且,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一把手”,赵不但肆无忌惮地索贿受贿,而且从彩电、冰箱到洗漱品、袜子等,都公然以公款报销,是名副其实的“报销王”。
赵仕永的报销欲望和报销“战果”令人唏嘘、震惊,更令人悲哀。在赵的“公款袜”上,可以看到很多“破洞”——财务管理和内外监督机制上的“破洞”。一个连袜子都能报销的公款管理制度肯定不是好制度。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对公款报销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二是有约束制度,但执行人员屈从于权力而没有执行,或者进行了变通处理。显然,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
作为全县各级干部的组织管理者,赵俨然就是全县的“一霸手”,以致监管机制失灵,法律法规变成一纸空文。“一把手”成为“一霸手”,进而因腐败入狱的情况一再出现,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1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要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强调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一方法突出了处理复杂问题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团结群众,相信群众的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稳定大局,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小事之中有大局”的高度,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做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办实、办成、办好。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现阶段干群关系的基本情况。(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思路清楚,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
(二)材料6谈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价值观交织碰撞,各种矛盾冲突频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干群关系问题不容忽视。请你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15分)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逻辑清晰,250字左右。
(三)假如你是某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处理干群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上,材料11对你有哪些启示?(10分)
要求:概述准确,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字数不多于300字。
(四)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虽然我国的干群关系逐年好转,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你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在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上我们还有哪些工作要做?(15分)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
(五)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认识。(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10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