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
1.运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发挥主体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
(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
3.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请依据上述论断,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及其重要意义。
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波普尔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惟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请回答:
(1)材料1,2,3的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