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东奥名师将职称考试学习关键点进行了汇总,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问题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分
解答: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只能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企业。
例如,企业的生产车间时一个单独核算的会计主体,但生产车间不属于法律主体。
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而这里的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提示1法律主体等同于法人,法人与法律主体是一个概念。
提示2会计主体:包括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销售部门、生产车间等。
问题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解(会计记量基础)
解答: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关键点),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时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例如:
①对于企业本期已向客户发货而尚未收到货款的交易,应作为本期的收入,不应作为收到货款期间的收入。
②对于本期已经发生的费用,虽然本期没有支付款项,仍然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而不能作为支付款项期间的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①对于企业本期已向客户发货而尚未收到货款的交易,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应作为收到货款期间的收入。
②对于本期已经发生的费用,如果本期没有支付款项,则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而应作为支付款项期间的费用处理。
相关链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涉及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提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点不同。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和费用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的时点进行确认,收付实现制以现金实际收入和支付作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
例题2·单选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1年办公楼租金24 000元;本月发生水费支出2000元,但尚未支付货款,实际支付货款的时间为2月份;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1月费用支出为()元。
A.5 500 B.5 000 C.4 500 D. 4 000
答案D
解析24 000÷12+2 000=4 000(元)。
分录如下:
预付1年办公楼租金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24 000
贷:银行存款24 000
1月份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2 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2 000
发生水费支出2 000元
借:管理费用2 000
贷:银行存款2 000
例题3·单选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1年办公楼租金24 000元;本月发生水费支出2000元,但尚未支付货款,实际支付货款的时间为2月份;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1月费用为()元。
A.25 500 B.25 000 C.24 500 D.24 000
答案D
解析
分录如下:
预付1年办公楼租金支付款项时:
借:管理费用24 000
贷:银行存款24 000
发生水费支出2 000元不做处理,等2月份实际支付的时候再做处理。2余额分实际支付的时候作的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2 000
贷:银行存款2 000
问题实质重于形式
解答: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掌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情形:
(1)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2)具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协议,不能确认为销售收入;
(3)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有()。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表现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或正在使用的资产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那里租回。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一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一种租赁。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问题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解答: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关键点)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例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均属于日常活动的收入。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关键点)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例如: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水电费等属于费用。
解释1利得和损失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另一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是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是营业外支出。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是所有者直接投入的,资本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者投入、另一部分属于利得或损失构成的。)
解释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实际上是针对的直接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的部分;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可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等,可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到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的。
注意:利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超过所占份额应当记入到资本公积,但该情况不属于利得。
解释3利得和损失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先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因为利润表最终会影响到未分配利润)。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然后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了变化。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如下:
相关链接收入和利得最终都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和损失最终都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3.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营业外收入(熟记)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利得。
盘盈利得,主要指对于现金等清查盘点中盘盈的现金等,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相关链接企业取得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
4.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资本公积(熟记)
(1)可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
(2)将存货或自用房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房地产。
[1] [2] 下一页
|